气荒慌什么

2009年12月04日 01:26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虽然被刚刚过去的一轮气荒折腾得气喘吁吁,但中石油似乎可以稍微喘口气了。

过去的一个月里,中石油华北储气库群累计采气超过3亿立方米,属严重超采状态,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不过9523万立方米。同时,四大气区也全都满负荷生产。

表面上,前段时间气温骤降是造成气荒的“导火索”。但往纵深里看去,需求端的超速膨胀,以及产业链其他配套环节发展的滞后才是根本原因。

与美国相比,中国毕竟只是天然气利用新兴国家。即使是现在作为骨干管网的陕京输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历史都不算长。事实上,直到西气东输管道在2004年正式开始商用,中国天然气市场才从启动期进入快速发展期。

但快速发展也会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现在看来,在气荒爆发前,人们对这个新兴市场的认识并没有到位。正因为如此,一些地方的市场开发才会陷入过热的状态,以至于为当下的天然气供需矛盾埋下了隐患。

在气荒之前,天然气由于其洁净能源的特性而受到各地政府青睐,各种相关项目慌着上马。在多个省份,CNG汽车规划纷纷出台,而一批发电、化工等天然气工业项目也相继开建。这不仅刺激了需求的膨胀,也间接改变了用气结构。

但这些项目上马的同时,却忽视了与之配套的天然气气源和输送管网的建设速度。一旦需求高峰提前来临,供给端就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当居民用气受到威胁的时候,这些项目只能暂时“短气”或者“断气”。

现在,中石油正在加快打开更多气源渠道,建设更多备用气仓,进一步提高管输和大型管网之间气源调配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局面。但在慌着提高供给能力的同时,相关方面是否更应该反思在项目上马前的整体规划工作是否到位?尤其在天然气价格改革即将获得突破的当下,是否应该对那些现有项目的前景重新进行评估?

要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天然气价格杠杆并未真正发挥作用,这也是很多天然气项目一拥而上的真正原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指出,一种能源产品一旦价格相对其他资源的“比价”偏低时,在一定阶段必然造成使用的急剧增加,必然出现供需失衡。

设想一下,如果天然气价格出现大幅上调,还会有那么多天然气化肥厂和发电厂等用气大户存在吗?而这些需求一旦萎缩,正在拼命增加的天然气产能届时势必处境尴尬。

气荒之后,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反思。近期,武汉等城市已暂停发展CNG天然气汽车,并停止出租车“油改气”工作。但只要天然气供需两端的发展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新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

相关专题:

暴雪造成南方遇天然气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骆毅   编辑: hanfn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