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及统一企业饮料涉毒风波:公众只求安全门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喧嚣一时的农夫山泉及统一企业的饮料“涉毒”风波,发生了极富戏剧性的逆转:海口市工商局于昨天发布消息称,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复检,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涉毒”的3种抽检产品全部合格。
面对这一结果,一度深陷危机的两家企业,似乎终于得以穿过险象环生的“砒霜门”而重获清白。但检测结果的尘埃落定,却没有使事件真相得以澄清。面对复检结果带来的“清白”,农夫山泉公司却迅即发表声明,质疑海口市工商局的复检程序不符合法律规范,并在此基础上不认同海口市工商局发布的复检合格的结果。海口市工商局与农夫山泉公司之间各执一词的“罗生门”,因此愈发扑朔迷离。
对公众而言,无论是出于对层级更高的检测部门的信任,还是基于对事态始末的观察、判断,大致都会选择相信两家企业的3种“涉毒”饮料安全合格的结论,并可能暂时解除对两家企业的信任危机。但是,个案的解决,不能解除公众对整体食品安全环境的担心。公众需要的不是充满玄机的复杂内幕和幕后博弈之后得出的胜负结果,而是一道能够有效阻挡有害产品的“安全门”。这道“门”理当规范、严整,却容不得“门”里“门”外的各种黑幕、灰幕、内幕。
回溯两家企业的饮料“涉毒”事件,恰恰是费人思量的重重迷雾和由此形成的“砒霜门”、“罗生门”,再次动摇了公众对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安全门”的信任,公众不得不面对如下沉重的现实,即本当为公众筑起“安全门”的各种质量监督部门,竟然可能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企业间残酷竞争的帮手,公众对产品安全的担忧,却可能沦为企业间血腥博弈的人质。
从农夫山泉从始至终的强硬态度判断,其对所谓事件背后有“强人操纵”的指控,似乎有着充分的依据和信心。该公司选择对海口市工商局单方面发布初次检测结果违法的质疑,并由此作为对整个事件质疑、反击的突破口,也是明智的选择。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海口市工商局对初检“总砷含量超标”的3种饮料实施“查封、扣押”及“监督其他食品经营者对同一批次的食品下架退市”等措施,似乎也算有法可依。但其不通知相关企业而单方面发布消息,并直接对产品销售采取限制措施的做法,却有突然袭击之嫌,也与相关法律、法规不符。一个环节的违法操作,却让相关企业和公众对整个执法过程疑窦丛生。
更关键的是,两家检测机构都足够权威,又都言之凿凿地声明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其最终结果却截然相反时,公众的权益和智商,乃至国家法律的尊严,同时受到了严重的挑衅和戏弄。
造成目前局面的原因,无非以下两种可能,一是两家检测机构的检测中,一家的检测失误;二是两家机构接受的本来就不是相同的样本。而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无非又有两种可能,一是海口市工商局送出的本就是不同的样本;二是初检样本在送检过程的某个环节中被人做了手脚。
面对如此复杂局面,继续口水争执显然已经无法解决问题。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知情人揭破真相,则刑事司法的介入就成为必要的手段。如果通过侦破手段而确认3种饮料的“涉毒”为人为制造,则揭出的将是一桩惊天大案。反之,如果追究的结果不过是某家检测机构做出了错误的检测,则那家检测机构的检测资质也就将就此断送。
比当事各方之间的是非之事更重要的是,公众在等待一个确切的、可以令人相信的真相。如果事件最终像以往许多事件那样不了了之,则质监、工商及质检等食品安全的“看门人”将彻底失去公众的信任,公众期待中的“安全门”也将彻底崩塌,所有食品无论检测合格与否,一律不再可信。我们对自身安全的希望,却只能寄托于遍尝百毒之后练就的“百毒不侵之身”了。(张天蔚)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天蔚
编辑:
mad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