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能源泡沫向下游蔓延

2009年09月25日 00:00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建立在政府补贴上的技术产业都是代价很大的

本报评论员周 飙

在不久前的无锡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尽管产业界与会者仍表现的信心十足,但实际上新能源产业已经颓势毕现。这一波由国际环保运动、国内政策扶持、地方与国企积极参与的新能源浪潮,一度制造了巨大的泡沫,现在看来正在迅速破裂。

无论长远前景何等美妙,新能源产业在短期内的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从2004年的6家扩张到目前的近80家,风叶和塔筒厂商也增至100多家,产能已超过3000万千瓦,三倍于年装机容量;光伏泡沫则更加巨大:遍布20多个省的50多个多晶硅项目,已形成年产能3万吨,若全部建成产能将达17万吨,超过当前全球销量的2倍;而同时多晶硅的价格已从去年最高点的500美元/公斤,跌到现在的60多美元;在当前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已成调整重点,据近日发改委、商务部和财政部的联合通知,风电和多晶硅生产设备已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删除。

新能源产业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真实需求,前几年的繁荣完全建立在发达国家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比如德国给风电的补贴高达每度8.5欧分,太阳能每度48欧分,分别为火电成本的2倍和10倍;在景气期财政宽裕和信贷充足的条件下,补贴还能勉强维持,但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财政困难迅速打破了美梦;即便今后景气恢复,如果整个产业仍然唯政府补贴是瞻,风险便依然巨大;况且对于新能源这种技术日新月异的产业,今天过剩的产能,在市场复苏后,很可能已失去技术和成本优势,迟早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眼下的一个危险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国企在新能源投资中卷入很深,为了缓解产能过剩压力,很可能转而大力推动国内大型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的投资,以此将压力向下游转移;结果,去年全球新增的2697MW风电装机容量中,45%即1220MW装在中国,随着大批新建风力发电场开工,今年这个比例将更高。几年后当这些风力和太阳能电场开始发电时,它们要么迫使电网以高价收购电能,要么承担巨额亏损,而同时,电网为了适应风力和太阳能的波动性和不连续性,必须投入巨资进行电网改造,由于电网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这两方面的成本很容易以电费涨价转嫁给用电企业和消费者。

技术进步常常给人们带来过多的憧憬和期待,因此新兴产业都容易产生泡沫,但市场自发力量和由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面对泡沫时的反应会很不一样;企业家和投资者也会一时头脑发热,可一旦供需局面明朗,价格信号给出,他们会迅速做出反应,要么凭实力拼价格把过剩产能挤出,要么认亏止损退出,这样市场便自动起到了调整和矫正错误的作用,而错误的代价也由犯错者自己承担,因此,在自发市场上,泡沫通常会在局部就地破裂,不至于无限制向上下游扩散。

然而当政府主导产业政策时,它可以无视价格信号,凭借其对市场参与各方的影响力和强制力,它有能力暂时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风电和光伏产品过剩?自己建发电场;电力过剩?上高能耗项目,比如电解铝;电解铝过剩?收储;收储收到地方政府没钱了?发债;债务负担过重?加税,或者涨价。这样,最初的局部过剩被无限制的推向产业上下游,最终整个产业链乃至工业体系被拖入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过剩、亏损、冗员和坏账的扭曲僵局之中。

相关专题:

揭开新能源概念的面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