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演讲实录

2009年12月12日 10:46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财经讯 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今日在京举行。以下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演讲实录:

李扬:尊敬的华委员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容幸再次应邀参加这个年会,刚才主持人说了很多问题,都是我能力之外的,而且我看会议希望我讲货币政策,也不太好讲。货币政策作为宏观政策大家知道,它是你风向而动的,也就是说它要看风向怎么变,采取应对的措施。现在我们对10年的情况并不能非常有把握的说出确实的走向,因此货币政策的细节说不清楚。但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第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维持,原因是危机还没有走出,我们首先还需要保持信心、预期。第二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重点会发生变化,因为经济形势在结构、方向和节奏上会有变化。

但总的来说大家应该相信宏观部门经过亚洲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已经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能非常有效的应对今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天这个机会我想讲创新是第一要务,讨论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总在想我们什么时候能走出金融危机,我们依据什么走出金融危机,我今天想从我研究的角度提出一个看法,我们要依靠创新走出金融危机。

在这个题目下我讲两点看法,一个是走出危机的根本之途,在于大规模的科技创新。这样的判断是机遇我们对这次危机的分析,我们认为此次危机表现在金融领域,其实质是经济危机,而如此之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它的基础一定在科技上。所以我们的判断是此次危机的实质是科技基础丧失的经济危机。讲到这次危机我们一定要讲到他过去的好时光,确实在这次危机之前,我们人类在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们经历人类的最长时光,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新经济,我们认为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和以前不不同了。遗憾的是话音未落,新的危机就到来了。所以大致来看一下,推动这一时期高增长的原因大概三类。一类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使得经济增长周期进入上升阶段。第二是全球化,导致全球分工的重组,一大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带着及其低廉的成本融入全球经济的分工链中,从而整个改变了世界经济。第三全球经济的自由化,我们知道在资源配置的层面上推行自由化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这三个因素导致我们有一个新经济。

我们认为这三项因素中,高新科技的产业化占据主导型和基础性的地位,所以对于危机原因的探讨,对危机恢复道路的探讨,我们要围绕着高新科技及其产业化展开。

全球确实都注意到这一点,目前都在选找新的科技基础,我们知道美国危机事实上是在2001年3月份开始的,标志就是纳斯达克股市的下滑,看似是金融现象,但出现在纳斯达克和新经济密切联系的金融市场上,有更深的经济含义,实际上告诉我们此轮经济周期已经进入下滑阶段,果然不错,从01年到现在,全世界小地震不断,中地震连续爆发,以至于集合成从08年开始的一次大地震按这个还没有完全的终结。在这个过程中有两项因素阻碍了经济危机的下滑,一个就是美国政府很强的措施,比如说次贷。另外是全球化深度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因素。大家都在讲金砖四国,四个国家过去是和世界体系相隔绝的,现在融入了世界体系,而且这四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0%,另外有非常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

所以这次危机经过了一段波折最终爆发,所以恢复就不会很简单。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增长需要寻找新的科技创新,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创业活动。我们觉得判断经济是不是恢复,主要的标志是人民愿意不愿意创业,老企业愿意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新企业是不是不断产生,如果看不到这幅景象,恢复是说不上的。在美国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他努力的方向,比如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以及智慧地球等。但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等还处在探索过程中,而且我们还看不到明显的迹象,它可能会从根本上改造我们的经济体制,犹如上一轮IT技术从根本上改造了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等目前被沦为发达国家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工具。这次哥本哈根会议所取得的结果不令人满意,非常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这些问题我们不去探讨,我们想指出的是全世界都很明白寻找新的科技基础,并且把这样的科技产业化,在社会上造成大规模的企业创造的热潮是走出危机的根本之路。

那么中国在反危机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智慧,我们知道08年一揽子救市方案中亮点有三个:一个是四万亿,二是十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三是十六个科技专项。但是,真正对于中国长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是十六项科技专项,出发点就在于我们要为未来的复兴寻找新的科技基础。这样的思路继续延续着,在09年11月3号,温总理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让科技引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报告里,温总理进一步规划了五大创新产业,讲话中体现出这样一个认识,就是任何一轮经济危机总是由新经济、新产业引领而走出并重新走向平稳较快发展之路。我注意到委员长非常清晰的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意思,而今年以来我们的经济复苏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强大的国家投资并没有有效的导致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化,这个状况必须改变,是我们在10年必须有所转变的。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经济会议上进一步指出了明年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紧落实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我原封不动的念公告中的这段话就是想提醒理论界特别是媒体注意,这是我们真正的要义,这意味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利支撑,是中国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

第二个,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它的主体是什么?我认为主体是企业和市场。这里我们勾画了一下国家创新体系的架构,我们看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和研究,到生产、销售服务,这是一个链条,可以看出三个阶段,一个是科学研究、工业技术一个是商业化阶段。既然有这么长的链条和阶段,就必须实行有效的分工和交换,我们看到科研是由风险经审和好奇心驱动。工业技术开发原动力是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商业化是市场驱动的。

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架构,美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大学层面的,换言之,他的大学不承担工业技术开发、试生产、制造、技术服务,有一些国家研究机构核试验是,活动范围延伸到工业技术中端,而从整个工业基础的研究制造和技术服务主要由企业完成的。横轴是研究阶段,纵轴是资金支持来源。可以简单的说,在美国创新体系主要靠企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一部分在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也意味着这在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和企业之间应该有一个有效的交易机制。德国的情况,大致相仿,只不过德国特色是比较区别于美国的国家,有国家设置的专项基础研究中心和专项研究基地,基本架构也很清楚,基础研究在大学和国家研究所,而这样的研究成果的技术开发以及市场化主要靠企业。

中国的情况就很不相同,中国国家科研机构、国家实验室、大学是做全程,从基础研究到售后服务,部分省市研究机构和国家研究机构有所区别,基础研究做的少,但也做全程,而企业只是一个小角色。企业只知道在后端,这个图页显示出国家科研机构、部分机构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交易机制。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体制机制上,中国的研究机构和大学无不热衷于“包打天下”,原因多方的。第一国家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远远不能保证科研人员安心且体面的从事科研研究,说大学里不能大学校天天创收,大规模的降低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而且我们国家没有传承有效的科研转换机制,交易机制、产权保护、价格形成、收益分享等等都没有一定之规。

我们想要使科研人员安心发挥自己的专长,不仅需要强调专业化分工并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并要有保护支持产权的法律体系,并要有效的知识传递机制。

最后我的讨论结论很清楚,建设创新型社会首先需要体制和机制创新。体现四个方面,一,应当明确界定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的基本功能,并且根据他们承担的社会功能性质,安排相应的政府资金投入和开放资金渠道,这里有大量工作可以做。二要加快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设,能够界定、交易、定价、保护知识产权的发明者的权益。三,要积极促进并保证科学技术成果的转让和交易,这目前我们也是非常欠缺。四,要采取各种财政和金融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资。

我想说的意思可以概括一句话,用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企业是创新主体,市场是创新动力”的观点。也就是说当我们讲到创新,不要把眼光仅仅局限在院士身上,要集中在柳总这样的企业家身上,只有这样,有了非常明确的分工,并且在各个分工环节之间有非常有效的交易机制,国家在财政和金融方面对所有环节和交易机制给予有利的支持,我们建设创新型社会才有可能。我希望大家一起为此而努力,谢谢各位。

相关专题:

2009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fujs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