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环境与立法展望论坛实录(2)

2011年06月26日 16:16
来源:凤凰网财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霍学文:谢谢陈会长。他本来在银行里干,干着干着,可能觉得不过瘾,那么就自己出来干了。他讲的背景很好,当时没有什么监管,到现在他自己任这个协会的会长,不仅仅自己发展,还领导着这样一个协会。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那么在香港这个地方,股权投资依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仅是香港本土,很多国际股权投资机构,也以香港为中心,所以香港的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还是非常有特色的。接下来我们请台湾的私募股权投资协会黄齐元会长给我们讲讲他的观点。

黄齐元: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我接下来想要发表的是从台湾监管方面来讲。今天上午听了大家的演讲以后,我很有感触,因为大家都支持鼓励PE在中国的发展。这个和台湾的潮流和思维是背道而驰的。全世界现在是重新监管,特别在金融海啸之后,大家有一个重新监管的思维。当然这是因为美国以前在金融海啸的时候,对于衍生性的商品没有监管。

PE以及对冲基金都是所谓的另类投资,这个在过去是没有监管的。但是现在为什么也要跟监管有关系呢?第一,因为全球的金融海啸。第二,现在的私募股权基金PE和20年前所看到的投资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前是为上市进行股票的投资。现在有很多是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甚至像把已经上市的,比如说中国很多企业在美国的证券市场的估值非常低,把那些公司买下来,这个牵扯到上市公司小股东的权益。

台湾的情况,台湾是一个因为PE主管机关过度的监管,已经造成台湾的PE很落后了。台湾PE历史发展在亚太地区是最早的。最多的时候台湾有200家创投基金。但是为什么在今天创投或许还有一些投资,但是PE机会没有了。这个跟台湾主管机关监管有关系。台湾主要是因为一些政治的因素,特别对于投资对象的因素,这个在全世界是非常特有的。1996年李登辉的时代,提出了要限制台湾企业对中国大陆企业的投资,2000年到2008年民进党执政的时间,对这个限制更是严格。我们看到很多投资都在往中国大陆发展的时候,台湾把这个门关起来,是背道而驰的。

上个礼拜,亚洲地区最大的一单并购案,发生在台湾,但是被台湾主管机关拒绝了,将台湾一家电子上市公司国巨把它下市。从头到尾,这个过程都是合法,合乎台湾的法律规定。台湾的主管机关提出三大理由都是非常牵强的,第一个是龙头企业,它不能被下市。第二,PE跟银行借钱,也会造成负债比较高。第三,有一些信息披露不够完整。这是亚太地区今年最大的一单PE并购案子。作为台湾并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的理事长,我在杂志上也大声鼓吹台湾监管当局必须要持开放的态度,但是很遗憾。从早上开会到现在,我颇有感触。全世界现在一方面主张要比较严格的监管,另外一方面还是要放开。我觉得这个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对于未来的发展,对于国内的PE,台湾到底代表什么?如果你看台湾,台湾的投资市场是很小的。台湾有2300万人口,但是台湾在技术、人才、管理以及给国际经验接轨上都比较好,从上个礼拜开始,两岸开始有自由行了,北京、上海到台湾可以实行自由行。台湾各个方面都很蓬勃发展,主要还是得力于中国大陆的政策,两岸也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个是从台湾的观点来看,大家可以感受到台湾好的地方。但是各位做PE的朋友会问两岸的PE怎么样合作?两岸的PE可以从产业分工的角度来思考彼此的合作。国台办主任也一再提到两岸新兴产业合作,这个是很正确的,两岸可以在八大新兴产业合作,包括云端、LED等等。大陆领导非常清楚台湾在这个方面的能量,我希望作为一个来自台湾工作很多年的业者,希望让国内的PE朋友在发掘投资机会的时候,能够把台湾看做是一个元素,我想台湾的技术人才,加上中国的市场资金、政策,未来实际上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台湾过去电子业的发展,IT非常好,现在也面临新的危机,比如说富士康,因为台湾主要是做代工,传统的代工模式受到很大的打击。未来的市场在中国大陆,两岸的合作有一个方向,两岸的企业如果站作PE的观点,合作起来,台湾的技术,中国的市场,可以创造中国人的民族品牌,不管是在高科技,还是在其他消费品,可以跟欧美一较长短。

另外两岸的PE还应该一起走出去,中国的企业有钱,但是在管理的能力和经验上比较欠缺。如果能够和台湾的企业一起走出去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中国企业做海外并购之前,不妨先做海峡并购,把两岸中国人的能力结合起来,希望将来国外比如说是去购买什么,类似吉利汽车购买沃尔沃这样的案例,能够由海峡企业共同来参与完成。总而言之,我相信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景未来非常光明,未来股权投资结合的话,我觉得有更多获利和双赢的机会。谢谢。

霍学文:黄会长跟陈会长有点异曲同工,陈会长来自进行业,黄会长来自证券业,他也说了,台湾的PE是监管的比较严格,所以发展比创业投资要慢。同时,他也对两岸三地股权投资合作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股权投资基金是宽一点好?还是严一点好?是怎么样一个监管?是像何老师说的功能监管、分部门监管?还是采取一个新的一个监管模式,下面我们有请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王欧给我们讲讲他的观点。

王欧:谢谢霍书记。我是证监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因为今天时间关系,我先谈几个主要的观点,不展开讲。先从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谈起,在座的很多都是业内精英,也有不少是律师界、法律界的朋友,所以也不陌生。我举美国的例子,在整个行业里面,美国的市场最大。看美国对VC、PE行业的监管,可以粗粗分成两个大阶段,一个是金融危机前,还有就是金融危机以后现在的反思。在这儿我想澄清一个误区,在金融危机前,美国对VC、PE不是没有监管,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以后才建立了对这个行业的监管。不是的,在金融危机以前,美国一系列法律对这个行业已经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包括30年代的证券法跟证券交易法,还有40年代的投资公司法跟投资顾问法,只不过对于这个行业,由于它自身的原因,对于基金以及基金管理人按照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跟投资顾问法进行证监会注册这条,给予了豁免。这个行业绝大部分基金跟基金管理人,都没有按照这两个法案到证监会去注册,这是豁免的。

但是豁免的只是相关注册,而除此之外的基金的行为,都要受到上述法律的监管。指的什么呢?一个是证券投资基金或者是VC股权投资基金,它的前端募集和后端投资,都必须遵守相关法律的制约。比如说是私募的,你就不能变成公募,必须向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等等。而你投资一个公司以后,你的投资行为也必须按照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里面的内部交易,你一系列的交易行为,包括反洗钱等等这些基本规则,都是在相关法律里面给予了详尽的说明。所以很多国内人士,包括一些专家经常说的,在成熟市场到金融危机之前,对VC和PE行业是不监管的,这绝对是误导的话。

第二,金融危机以后,由于危机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事件,导致成熟市场的监管部门跟立法部门对这个行业的监管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反思,出于保护投资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的,对在危机前大规模豁免的这种豁免注册的优惠待遇给予了重新的修正,取消了绝大部分的豁免。即使对于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VC,注册仍然是一种相对比较宽松的条件,它也给予了新的一系列的规定。在这儿就不细说了。

第三,在美国,对于所谓的创业投资基金,它不同于传统的PE。那么在这个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所以在美国,对于VC这个行业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体系,一个是证券行业的行业监管体系,一个是政府政策部门的政策引导体系。这两个体系同时并存,并不矛盾。所以这是国际上对这个行业基本的一个监管情况。

回过头来再看国内,国内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也有几个特点跟规律。第一个,由于我们证券市场在过去几年的发展,这个行业享受到了非常高的投资回报,这也是这个行业快速发展最直接或者说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说这个行业有了财富效益,尤其有了巨额财富效益以后,导致这个行业快速膨胀。我们发现最近几年大量的机构、大量的人员涌入到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关注度也快速上升。

不同于成熟市场的区分,在目前国内,无论是它叫什么样的基金,或者叫VC,或者叫PE,其实都做的差不多。大部分,甚至相当大的部分,都是集中于所谓的IPO阶段。真正做传统意义上的PE,或者是做早期的投资,比如说像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等这样典型的VC的,都非常之少。在目前是上,无论称它为VC市场、PE市场,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行业目前的特点是集中在中端,还不是两端。

第三,由于这个行业短在时期内非常快速发展,在总体比较欣欣向荣的情况下,一个比较极端的非法集资,到比它轻一些在投资端发现的一些不太规范的行为,媒体也称为PE腐败。还有到募集阶段看到的违法行为,比如说变相公募。私募的界定是两个条件:第一,你的募集对象必须是合格的。第二,募集的方式必须是非公开的。我们很多机构,在目前募集过程中,其实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涉嫌用公开的方式或者是变相公开的方式来募集资金。再比如说某些地方上的资金出现了保本或者是变相保本,出现把杠杆做在基金上,出现提前分类等等一系列的现象都是让业内比较担心的。再比如说市场整体环境还不能够说非常规范,没有这个基本的行业规范,很多基金管理人,一二级通做,在给投资人管理基金的同时,自己也在为自己的资金做投资,等等一系列的行为都是这个行业初期不太规范的表现。还有一些地区在大力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同时,又忽视或者说过于忽视了规范的作用,出现了大批的基金或者说管理公司在一些地方注册,但是经调查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机构,甚至在该地区都没有一个办事处,没有一个办公室,使一些地区成为避税或者是规避监管的一个金融地。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liliang] 标签:监管 台湾 投资 中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