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普瑞真实产能遭质疑 (2)
收率超100%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专家认为,目前工艺水平基本能达到收率90%以上(95%是极限)。实际生产中在90%左右,也就是说100单位的粗品可制得90单位的成品。
据媒体报道,如果按照90%的收率来计算,则成品(肝素钠原料药)应为:6.41万亿单位×0.9=5.769万亿单位。按加权平均销售价3.54元/亿单位计算,海普瑞对应销售额只有20亿元,比公布的22.24亿元低2亿多元。即这部分的销售没有对应的成品,有可能是虚增。
海普瑞5月25日公告对此的解释是,公司一直以来都是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发出的核算,这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司不存在虚增收入,并且不存在夸大利润的情况。
尽管公司否认数据作假,但对于诸多投资者“加权平均法”具体计算方式的相关疑问,海普瑞对《投资者报》回应称,因为面临三季报发布且涉及公司核心机密,不便接受采访。
不过,记者采访的诸多财务专家认为,加权平均的成本计算法可以在原材料价格上涨期间起到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的作用。
海普瑞的原材料价格恰好在最近几年处于暴涨的阶段,肝素粗品价格近三年来持续快速上涨,2009年较2007年上涨302.43%。
“因为2009年采用了上一年低价的肝素粗品,这会对当年的毛利产生一定影响。”王勇认为。在肝素粗品和肝素钠原料药价格翻倍增长的情况下,低价库存原材料对海普瑞2009年净利润将产生多大影响呢?
据了解,2009年,公司公布的粗品采购均价为23168元/亿单位,报表计算的粗品平均成本价为:113534/6.31=17994元/亿单位,两者相差5174元。影响当期成本为32647万元。这个差异是由于公司2008年的存货囤积25081万元,而其均价却仅为10082元/亿单位的粗品造成的。
王勇根据(收率=成品产出量/粗品投入量)计算公式得出,海普瑞招股书中有投入产出比(收率)超过100%,虚增期末存货的嫌疑。
此外,由于海普瑞粗品是从子公司多普生购买的,存在时间差问题,多普生期末1.3亿单位的存货成本应该更低。因此,期末存货成本比年末平均成本下降10%是正常的(31500元/亿单位),更接近于下半年平均采购价格(28,343.55元/亿单位)。则:收率>104.67%。
高成长迷局
此前,海普瑞一直强调自己是全球最大FDA级原料提供商,主要出口方是美国。但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国肝素纳最大出口国是法国,共有35家企业出口肝素。其中,海普瑞、南京健友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和烟台东诚生化有限公司位列肝素出口前四强,占比高达79%,出口集中度很高。
海普瑞的招股书显示,由于肝素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已知的分子结构最复杂的化合物,预计未来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无法人工化学合成,到2012年,全球肝素类药物市场销售额将达到91.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1.03%。
由此,海普瑞一度被多家证券分析机构争相推崇,但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上述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对《投资者报》表示,即使精品肝素钠的生产过程主要也是提纯,只是一个吸附聚集的过程,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据媒体报道,2010年上半年我国肝素共出口到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34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为增幅。前五大出口市场为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共占中国肝素类出口金额的90%以上。其中,对法国出口量价大幅齐升,拉动中国对法国出口增幅达246%,法国已稳居中国肝素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
目前,海普瑞最大客户来自法国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这是全球最大的肝素类产品生产企业,其主要收购海普瑞的肝素钠粗品后再加工。2009年,对赛诺菲的销售占其主营收入的67.68%。
伴随单一客户销售占公司主营收入比例逐年攀升的结果是,相关国际制药公司对海普瑞肝素钠产品采购金额随之巨幅波动。
2006~2008年公司对赛诺菲的销售量逐年下降,到2008年时销售量仅有0.3498万亿单位(根据公司平均销售额和单价估算),但到2009年销售量又猛增至4.0052万亿单位,是2008年公司全年销售量的11.45倍。
此外,根据法国海关统计,2010年前五个月,法国共从13个国家进口肝素及其盐,中国作为其最大的肝素进口国,占其肝素进口总额的40%,其次为美国、瑞典、西班牙、德国、荷兰。美国已经从第一大出口国降到第二,未来需求并不完全确定,海普瑞一直强调其FDA级产品专门出口到美国,不过2010年上半年出口量已经出现明显下滑现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逾33%,但这是否影响到公司未来的业绩,还不得而知。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投资者报》 记者 刘秀丽
编辑:
hez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