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4季度仍高景气 关注三类投资机会

2009年09月28日 12:15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进入世纪证券机构主页>>

评级:强于大市

分析师申明

四季度行业仍面临较高景气度。(1)用电需求持续向好,电力结构继续调整;(2)新能源快速发展,电网投资将提速;(3)节能环保政策预期加强,带来设备需求。

新能源发展由“量”转“质”。从中电联对风电发展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担忧,到国务院对多晶硅等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警告,表明新能源发展更关注质的提升;“产能过剩”有待商榷,未来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态度不会发生改变,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将从对项目转向研究,技术实力从而决定市场份额;短期看,核电依然是新能源的核心,核电设备商将获得很大发展机会。

电网投资将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特高压先行。1-8月电网投资低于预期,但第6次国网招标环比有较大提升;我们认为四季度电网投资将加速。智能电网建设,特高压将先行。智能电网“坚强”侧被特变电工天威保变、西电、平高电气瓜分;在国网将许继电气和平高电气收归旗下之后,“国网系”成为智能电网“智能侧”最大赢家。强烈看好由于技术和市场垄断带来的业绩增长预期。

节能环保有待继续发掘。节能环保行业是弱周期行业,市场规模比较确定,业绩的超预期增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政策所引导的订单超预期增长;(2)成本下降或需求恢复带来收入超预期增长;(3)技术垄断优势保持订单稳定增长。

业绩步入上行通道。09年上半年营收增幅放缓,但毛利率提升;下半年收入增速好于上半年,2010年重回高增长。电力设备整体估值偏高,关注估值偏低和业绩超预期带来的投资机会。

投资策略:考虑到四季度行业高景气,给予“强于大市”评级。关注三类投资机会:(1)具备核心优势的新能源设备商;(2)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建设中,具备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3)节能环保行业中业绩超预期增长带来的机会。另外,还需关注与低碳经济相关、电网投资超预期以及电价改革等重大事件带来的交易性投资机会。建议积极关注特变电工、荣信股份华光股份,适当关注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和东方电气

风险提示:(1)钢材、有色等原材料波动对毛利率影响;(2)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竞争激烈,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3)智能电网和特高压投资进度未达预期的风险。

四季度电力设备行业仍面临较高景气度

用电需求持续向好,电力结构继续调整

09年8月,全社会用电量3462.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2%,环比增长1.23%,保持4月份以来环比正增长态势,而且环比增速要好于07年和08年水平。

从1-8月累计情况看,全社会用电量23409.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6%,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显示经济向好预期。

从发电设备市场需求上看,电源结构继续调整。火电机组生产完成3809.78万千瓦,占发电设备总量72.2%,比2008年减少4.8%;水电机组完成1039.79万千瓦,占19.7%,同比增加2.4%;风电机组427.26万千瓦,占8.1%,比重增加3.6%,同比增长135.7%。

09年上半年,水电、火电总产值同比增长分别为-15.1%和-20.7%。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火电设备的影响大于水电设备,未来两者分化会更大:水电设备仍将平稳发展,而火电设备仍处于下行周期。

新能源快速发展,电网投资将提速

我国的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得到迅速发展。2008年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由76%下降为69%,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9%。

2009年1-8月份,我国新增风电产能355.64万千瓦;1-8月份风力发电量为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46%。包括风能、光伏、水电和核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倒逼我国特高压建设提速。

09年1-8月份国家电网投资力度低于市场预期,对于四季度而言,我们认为电网投资必然加速。

节能环保政策预期加强,带来设备需求

截至到2008年底,“十一五”前三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0.08%,完成20%目标进程的47.63%,三年累计节能近2.9亿吨标准煤;万元GDP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8年的1.10吨标准煤,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节能率3.22%。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节能环保空间巨大。

新能源发展由“量”转“质”,关注技术优势企业

新能源发展更关注质的提升

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风机装机容量以翻番的速度增长。08年风电累计装机1200万千瓦,新增装机630万千瓦,我们预测09年新增装机仍会翻番。在2008年世界前25家光伏企业中,中国大陆占到8家,台湾占3家,产量占全球的40%。

但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缺失,出现很多问题。从中电联对风电发展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担忧,到国务院对多晶硅等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警告,都表明对新能源发展“质”的关注已经上升到政府层次。

“产能过剩”有待商榷,技术优势成为生存法宝

目前所说的新能源过剩,主要指低端环节产能过剩。

以多晶硅为例,截至09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超过50个。其中已投产和即将投产项目有20个,在建项目有20个,规划总产能达7万吨,但是量产的项目不到规划产能的20%。对于没有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的项目,其成本不可能降低到20-30美元/千克水平,这样规划产能就不可能实现。

根据国内主要光伏组件厂商产能计划看,09年光伏产能将达到3500MW,其中晶硅电池产量为3400MW,对多晶硅的需求为2.5万吨左右,而09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5万吨左右,还有1万吨左右需要进口。而从长期看,国内光伏市场的开启对多晶硅有更大需求。只有具备核心技术优势、完整产业链、实现电池成本大幅下降的企业才会生存下去。

对于风电产业而言,由于大量引进图纸同质化生产,使风机产能超过未来对风电的规划。我国目前有70多家整机制造商、70多家塔筒制造商以及100多家其他配套零部件制造商。风电整机产能达到3500万千瓦左右,即使按照2020年1.5亿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每年的市场只有1500万千瓦。

因此,风电整机厂商的出路只有一个,技术创新。国外风机在国内风场环境没有运行足够长的时间,未来必然会大批出现问题,这对现在的大部分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隐患,未来巨大的维护成本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

对于零部件厂商来说,关键零部件的供给仍有瓶颈,主要有控制系统、变流系统、轴承等。相比整机制造产能过剩,此类上游零部件有很高的进入门槛,需要企业提升研发实力。

我们认为,未来国家发展新能源的态度不会发生改变,但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将从对项目转向研究,技术实力从而决定市场份额。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anln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