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得与失
入主蒙牛,不仅距离宁高宁“全产业链”的豪迈目标更近了一步,也为其庞大农业帝国添加了乳业板块。
自宁高宁执掌中粮以来,打造“中粮全食品产业链”一直是其核心思想。为实现此目标,中粮早已频繁出手,彰显狼性扩张。通过合同订单模式,将大米领域的产业链延伸至种植环节。通过收购五谷道场,涉足方便面领域。建立综合性粮油基地,将粮油领域的影响力渗透到港口、种植等环节。
细心观察,会发现中粮也早已无处不在,从食用油到方便面,到大米,再到红酒,中粮早已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但在其产业链中,唯独缺少乳业一环。而中粮也早已对乳业觊觎已久。因此,中粮集团与蒙牛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认为,蒙牛作为乳业巨头之一具有强有力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因此通过入主蒙牛能够完善中粮产业链中的乳业领域;其次,民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这将给中粮未来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再者,中粮入主蒙牛使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而这势必会吸引资金进入,增强资金实力。
与此同时,入主蒙牛更被认为是宁高宁的明智之举。“中粮之前并没有涉及到畜牧业。但是在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值比例已经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1/3。央企的此举也可与世界接轨。”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陈连芳指出,入主蒙牛可以使中粮的产业链做得更深,体现了中粮的战略眼光。
但看似完美的“联姻”,中粮却只占到了便宜的小头。入主之初,中粮便以每股17.6港元的价格投资61亿港元,其市盈率达到了25倍,并且具有三年禁售期。仅牛根生一人,就成功套现9.55亿港元。而“中粮三年内不得插手蒙牛经营”的条约,更使中粮面临尴尬。假使个别人士的转移资产,中粮也似乎无能为力。
在宁高宁看来,投资蒙牛乳业的风险在于公司管理本身,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六年的时间,蒙牛从100万的初始成本飙升至100亿的年销售额。大草原的野性使其不讲市场规则,不按常理出牌。被看做“赌徒”心态的管理模式更是隐藏巨大风险,食品安全问题就为其中之一。如果中粮不从根本上改变此种管理模式,一旦潜在风险爆发,酿成损失的不仅仅是蒙牛品牌,更是庞大的中粮帝国。
其中,上游奶源建设一直是全产业链中的重中之重。中粮集团内部人士曾表示,双方合作后会拥有更大的合作经营空间,中粮集团重组的畜牧资源将成为蒙牛坚强的后盾。但至少目前看来,并非如此。现代牧业一直是蒙牛原奶主要供应商,一旦二者终止合作,中粮旗下的蒙牛又将面临奶源不足的困境。究竟自建还是收购上游奶源一直是中粮全产业链未来发展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但入主蒙牛两年内,中粮似乎仍未找准方向。
在中粮的战略框架中,充满着豪迈的“侵蚀”。但央企中粮能够以及是否应该吞下这么大一个民企,这似乎又是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乳业未来迷途
“国内乳业标准是全球最低的牛奶标准,是世界乳业之耻。”王丁棉的此番言论,赤裸裸地揭露了中国乳业的混乱现状。
王丁棉表示,现在国内的乳业标准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200万个/毫升,是欧美标准的20倍。据了解,卫生部去年敲定的乳业新国标中,原奶细菌数允许最大值为每毫升200万个,而此前的标准是50万个,欧美标准在10万个左右。新国标还将生鲜奶源的蛋白质含量从原来的2.95%下调至2.8%,欧美标准则是3%以上。
王丁棉称这个标准是遭到大企业利益挟持的结果,他称蛋白质标准调低只会对企业有利,一方面企业大大降低了饲料成本,另一方面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收到质量低的奶源,更容易抢占市场。
仍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三聚氰胺爆发之初,蒙牛执行董事姚同山就暗示,出口香港的蒙牛比大陆更安全、质量更好。“难道大陆的老百姓的健康就不值钱?”魏荣禄反问时代周报记者。
以蒙牛、伊利领衔的乳业巨头,其安全质量问题却层出不穷。而造成的结果是消费者信心的丧失。数据显示,2010年,进口奶粉9万吨。但2011年第一季度,进口奶粉就达到了16万吨。国外奶粉已占到国内市场的一半。在珠三角,拉着拉杆箱到香港购买进口奶粉的消费者不绝于途。
中国乳业面临史无前例的信任危机。因此,头顶国企光环的中粮被寄望可以改变现状,但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中粮入主这么久并没看到任何改变,安全问题依旧发生。上游奶源建设也未解决。”王丁棉表示。
陈连芳也指出,中粮改变不了,最多是不违背道德底线。“食品安全最重要的是政府实行监管,没有严厉的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没办法解决。”
为此,去年年底政府便开展了一场乳业整顿。最终超过400多家的乳企被关门。“这次重新发证,实际上就是排除中小企业。这样做是不对的,它把企业分成等级,但央企却拥有特权。”陈连芳认为。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小企业,尚未赚回成本,就被清除。据了解,已有多家中小企业寻求解决办法。
在这场乳业风暴中,中小企业无疑成了替罪羊与牺牲者。不断发生的乳业危机,乳业巨头却将过失推脱到中小企业上。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的乳业全都被伊利和蒙牛搅浑了。
政策的过分干预,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小乳企的发展,更涉及到中国的乳业安全问题。“现状是民营退出,国家控制干扰得太多,无序竞争太厉害。”魏荣禄表示。他认为,中国未来乳业的发展必须是多元化的,因此需要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现状是,中小企业发展愈发艰难。6月10日,香港媒体报道,蒙牛乳业总裁兼执行董事杨文俊表示,集团目前持有约60亿元资金,将密切注意国内外合适并购机会。
“只要那些乳业巨头腾出一只手来,牺牲一两个省份的利润,大打价格战,多数企业都支撑不到六个月。”著名营销专家雷永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中国乳业已进入平稳竞争阶段,对于中小乳企来说,再想实现突破发展机会不大。同时,研发人员又大多被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所垄断。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无资金实力去进行产品的革新开发。
但是雷永军也指出,民营乳企的发展也不用过于悲观。消费者的观念已经从注重价格到注重产品质量。只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实行品牌化经营,或借助资本实行上市,都可获得发展。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就通过与蒙牛合作寻求发展。君乐宝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双方形成战略合作伙伴,蒙牛控股君乐宝,但品牌仍独立运营。“此种合作模式挺好的,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然而魏荣禄表示,近十年,民族乳业受到极大伤害。“真正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很好的发展。只有正确的引导,中小企业才会有发展的空间。否则,中小乳企不可能拥有未来。”魏荣禄如是说。
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