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果
一边是再融资圈钱,一边是不停的放贷赚取息差——银行业“马不停蹄”的再融资背后,是行业盈利模式单一的本质,而这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市场分析人士的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在银行高管宣布其未来几年不再进行再融资的情况下,“出尔反尔”进行再融资的事件也不少见。“银行业单一的盈利模式再不改变,很可能影响其长期发展”,一位银行业分析师非常担忧地对记者表示。
现象:银行高管频食言
6月10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称:“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券用于充实公司资本”——而此时距离今年3月建设银行2010年度业绩报告会上,其行长张建国的“建行今年肯定不会再融资”言论,仅隔3个月。
2010年1月22日,中国银行宣布拟在A股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400亿元A股可转债,但是到了当年的3月9日,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称,除1月发布的400亿元可转债资本补充计划外,未来两年中国银行再无其他A股融资打算。但是仅仅过了4个月,也即当年的7月2日,中国银行便违背自己的承诺,公告称:“计划以配股方式发行A股和H股,融资不超过600亿元。”
2008年3月,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称,三年内不会再有大规模融资,但该公司不仅在2009年9月增发了市值150亿元的A股,又在2010年10月再次增发市值395亿元的A股;而2011年3月,其董事会再次通过预案拟发行500亿元次级债。
于2009年11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民生银行,其行长洪崎称,民生银行未来三年将不会启动再融资计划。2010年6月,民生银行却发行了100亿元的次级债;而到了2011年2月,董事会通过预案发行A股可转债及H股增发共计290亿元。
兴业银行在2009年11月23日公告称拟配股融资180亿元,并表示,“配股完成后兴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会达到9%和12%,可满足兴业银行两到三年的发展需求。”但是2011年1月,兴业银行便通过预案称,拟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的次级债。
原因:资本金压力加大
银行高管频繁食言的背后,除其在诚信方面“自扇耳光”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银行资本金压力的加大。5月25日,银监会向主要商业银行下发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意见稿》就资本充足率、监管资本要求等问题作了规定。
英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李海燕认为:“五大行中,农行资本充足率为11.4%,未达到银监会所要求的11.5%的监管要求;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77%、 12.45%、12.38%、12.05%,其中工行资本充足率降幅度最大,较上年末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下滑幅度在0.2%以上,深发展、民生银行等个别银行更是未达监管标准。但从目前银行情况看,在不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揽储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信贷额度明显紧张,信贷扩张短期难以改变,一旦资金缺乏、监管从严,银行补充资本金势在必行。”
据统计,2010年中国A股1.01万亿实际融资总额中,约4270亿分配给了银行股融资,但2011年银行股的再融资依然没有暂停,目前仅过去半年,农行、中行、交行、中信等银行公布的各类再融资计划总额就高达5000亿元。如对于建设银行的行为,申银万国表示,建设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已经满足监管要求,发现次级债是为了应对长期资本约束。
本质:盈利模式很单一
令人担忧的是,银行放贷能力的进一步抑制,使依靠存贷差获得收益的银行业绩出现下滑。“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非常单一,才造成了这么多银行高管食言去再融资”,一位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表示,“没钱就去融资,拿到钱了再去放贷。”
据悉,目前银行收入的70%仍是存贷差,几十年来从未改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加大的资本约束的压力,实施转型已刻不容缓。
而被市场分析人士寄予厚望的中间业务,其发展前景到底如何?
中航证券表示,传统贷款业务的收益率降低的同时,以中间业务为代表的轻资本业务快速崛起,预期5年后上市银行平均的净手续费收入占比将从当前的12%提高到25%水平,部分银行达到30%以上,从而推动风险资本回报率提升3个百分点至16.1%,平均估值达到1.65倍市净率,“轻资本变局中,大型零售银行单位产品的创新成本更低,短期内规模优势难以撼动;而对公银行中间业务增速更快,但融资顾问费与资金业务收益不稳定,创新空间受到政策限制,未来的成长空间在于立体投行和行业专业化的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