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超募频发现象 专家称发行规模也要市场化

2010年02月02日 03:38证券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 本报记者 朱宝琛

新股密集发行,超募现象也频频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接受采访的多数分析人士认为,追根溯源,超募现象的频发仍与新股发行体制密切相关。

市场化发行是这一轮新股发行改革的一个方向。日前,由中国证券业协会上证所深交所在上海联合主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监管部门会同市场各方充分探讨了相关热点问题,形成了对新股发行工作的理性认识,同时思考并展望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

“超募的根源在于发行市盈率过高,这与询价有关。”世纪证券吕丽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询价环节是市场化的,但发行规模并不是市场化,“打新”收益驱动机构询价过高。

中新建投魏凤春则表示,出现这一现象是“钱太多了”。他解释,这个“太多”是实体经济手中掌握的钱与其投向相比显得过多。与此同时,他还指出是“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太窄”。

广发证券总裁李建勇日前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归纳了超募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市场化定价及实际筹资额估计不足;二是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IPO暂停导致企业原有募集资金项目可能已不适应目前企业发展需要;三是市场行情较好,导致市场估值较高。

“我认为发行规模也要市场化,不能像现在这样定规模,这是对一级市场而言。”吕丽萍提出,对于二级市场,新股走低或“破发”可令参与一级市场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往高询价的现象减弱,二级市场投资者要理性面对“炒新”。

“如果新股发行市场化得以坚持的话,那么,新股发行可能就会出现两个趋势:一是首日涨幅越来越低;二是在新股首日涨幅降低的同时,新股发行价可能也会渐渐趋于理性,从而使得超募现象有所降温。”一市场人士指出。

综观这一轮新股发行改革,市场化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不少新股的超募资金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市场人士指出,在IPO中出现超募,特别是大比例的超募,严格地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情。由于超募的资金远远超过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必然会造成资金的闲置,使得使用效率明显降低。与此同时,由于超募,使得企业的资金在一夜之间膨胀起来,对公司的经营业会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

“超募是市场的选择,所以,要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关键还是要控制超募现象,或者是控制新股发行的价格和数量,将募集资金控制在发行人需求的范围之内。”深圳一券商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李建勇建议对超募资金的监管向前延伸,这个建议的内涵是:在发行审核的时候,将募投项目分为两部分,如果企业实际发行时募集资金超过计划募集资金一定比例,需要补充募投项目,对补充募投项目的审核要求可以低于主募投项目,只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就行。

此前,证监会高层提出,许多创业板首批挂牌企业中存在资金“超募”现象,证监会今后将考虑借鉴国外存量发行的方式,即发行一部分新股,同时卖掉一部分老股,来解决这一问题。但由于各界对存量发行有无法律障碍存在争议,市场也担心老股东乘机抽逃,希望社会各界和监管部门共同展开研究和探讨。

对此,吕丽萍表示,这是国际通用的做法,对于我国资本市场是否合适,还是要拟目以待。“不过,目前解决超募必须打破现有的机制。”

亦有市场人士指出,对于超募问题还是需要去积极改进,而这种改进只能以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毕竟,只要实现了充分的市场化,才能够理性地化解这一问题。对“炒新一族”而言,需要对炒新股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而“打新一族”则应该从炒新的风险中冷静下来,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应以负责任的态度更加理性地对新股定价。

相关专题:

新股发行制度再改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iliang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