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岗位,傅成玉又将把中石化带向何方?
外界普遍预期,傅成玉很可能发挥其国际化特长,以海外并购来补足中石化当前存在的上游短板。
舆论评价傅成玉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人物。1982年,刚加入中海油不久的傅成玉就被公派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留学;学成回国后,曾参与中海油与外资公司的多个重大合作项目。
担任中海油高层领导职务后,傅成玉领导了多起大规模海外并购,最著名的当属对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185亿美元的大并购。这次并购虽以失败告终,却使中海油和傅成玉一战成名。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傅评选为年度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傅成玉在海外摸爬滚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恰恰是中石化最需要的。
对比国际主要大型石油公司的业务构成,中石化的上游业务明显短板。中石化上市公司2010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31.8亿元,其中成品油销售收入约占到50%;中石化全年自产原油为3513万吨,仅占总加工量的16.6%。
随着国际油价上涨,中石化的短板效应明显。安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国际油价上涨后,中石化的毛利率将会显著下滑;同时考虑到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管制,在高通胀背景下上行空间有限,中石化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受到较大抑制。
“想补齐这块短板,中石化目前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去国际市场购买更多的油气资源。”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相关部门的人事安排正是有所考虑,看中傅成玉的正是其国际视野。对中石化来说,重要的是去到国际上竞争,而不是在国内称王称霸”。
在中石化专家、前副总工程师孙永生看来,中海油的国际化比较成功,但是中海油与中石化有所不同:“中海油成立之初就定位于国际化,按照国际石油公司的架构去运作。中石化则脱胎于旧国企,有很多过去的东西还没有完全褪去,起码从人员上讲,国际性人才就比较缺乏。”
对傅成玉而言,其面临的难题很可能不仅仅是战略层面,更多的是在操作层面:来到中石化后,如何顺利调动所有资源、如何有效贯彻其战略设想?
一位不便具名的业内人士评价称,傅成玉在中海油工作了30年,上上下下都认可他的领导,并带出了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但在中石化,他如何服众?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协调?每一件事情都要考验他的智慧。”
4月21日,中国石化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苏树林已于4月19日辞任董事长与非执行董事职务。董事会一致推举副董事长王天普代行董事长职权,傅成玉已获建议委任为非执行董事。
按惯例,傅成玉很可能将在即将召开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上被提名为董事长。届时,傅成玉将中石化集团公司、上市公司一肩挑。傅成玉的中石化新征程,将就此正式展开。(记者 王康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