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夫:价格信号将驱动私人投资或企业进入低碳领域
凤凰网财经讯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共聚一堂,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
在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前夕,凤凰网财经专访了即将奔赴哥本哈根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黄杰夫。
中国已经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要降低40%到45%。为此中国将在未来每年需要多支出780亿美元的增量成本。黄杰夫对此表示,这就是市场存在的一个最主要的理由。每年780亿美元的投资不应该总是靠政府的资助,应该是从市场本身来。当前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符合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有一套体制。参与到市场里面的无论是排放企业也好,金融企业也好,或其他的参与者也好,都能够通过市场来交易。
黄杰夫认为,价格信号驱动私人投资进入到碳市场。他举例说,“比如说像清洁能源投资。我投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可能风险很高,但是现在市场上,每吨二氧化碳的指标有一个价格。假如我这个技术投下去真正被商品化、商业化之后,某个企业用了我的技术,它能够产生多少二氧化碳,节省多少二氧化碳,按照价格一乘,我就可以算出来投资回报有多少。”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