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儒:中国不发展期货市场是最大的风险

2008年09月18日 14:45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2006年05月29日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黄庭钧、陆文军5月29日报道: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刘鸿儒28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第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表示,期货市场本身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中国如不加快发展期货市场,市场经济下价格波动的风险就很难规避,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风险更大。

刘鸿儒说,从经济运行的全局看,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的功能有利于平抑价格波动,减少因为不确定而产生的损失。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期货市场作为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必不可少的手段,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从1978年到2004年,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剧烈程度是美国的6.14倍,显示出期货市场对平抑价格波动的重要作用。

2005年,我国外贸总额突破1.4万亿美元。很多大宗战略商品如石油、大豆、铜等进口量名列前茅,这些产品国际价格的猛涨,使得我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约1.27亿吨,当年油价比2004年上涨20美元左右,我国为此多支付了160亿元人民币。铁矿石价格上涨71.5%,意味着每吨钢材成本将上升210元左右,200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成本约上升260亿元左右。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缺乏期货市场这一避险工具,给我国企业和经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在当前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基准的情况下,缺乏本国期货市场,缺乏供求变动的真实参照,无异于自己放弃了国际贸易中价格谈判的主动权,只能对市场的剧烈波动被动接受,蒙受损失,承受国际市场的价格风险。

刘鸿儒说,我国期货市场已经有16年的历史了,"条件不到盲目发展,条件到了不敢发展,"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刘鸿儒指出,在发展初期,各地政府盲目建立期货交易所,上市期货品种,全国60余家期货交易所相继开业,接近全世界期货交易所数量的总和,品种涉及到各个领域。1993年开始,按照国务院精神,中国证监会对期货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在这一整顿、规范、提高的过程中,对期货市场蕴涵的风险有了一定认识。但之后,对风险的态度又出现了另一个方向的偏差,从不知道期货市场有风险转向了过分惧怕风险,不敢发展期货市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发展。

刘鸿儒指出,期货市场的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容否认的,但是,不发展期货市场给国民经济带来的风险更大,应有效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为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创造有利条件。

他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已经基本上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发展期货市场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中国因素"现在成为了炒作题材,成为国际投资基金联手抬高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牟取暴利的途径。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缺乏相应的期货品种,既不能帮助企业实现套期保值,更无法通过期货价格的变动反映国内真实供求变动,缺乏对商品价格的话语权,因而被动地承担了很多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因此,刘鸿儒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应顺应国际形势,大力发展期货市场,防范国际市场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黄庭钧、陆文军   编辑: sunyi
凤凰网财经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