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推开财富之门 国际产业资本时刻准备抄底

2008年09月07日 15:15中国经营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也是最好的时代。”正如早些时候国际知名投行人士在香港媒体公开发表的文章所称,他们正等待着内地宏观调控带给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人们将其理解为一家好公司被市场错误的抛弃。

时下被低估的汇源果汁也许是诸多错误中的一个。

汇源推开财富之门

“如果可口可乐最终以创纪录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汇源果汁,无疑将极大刺激更多的风险投资基金进入食品饮料行业,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合众资本(SSG Capital)创始人、总裁曹越分析说。

他指出,由于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进入门槛低,塑造品牌难度大,相应的投资风险也较大,一度不被风险投资者所重视。

来自chinaventure(投资中国)的统计数字显示,近三年来,在国内食品饮料行业先后有36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66次投资,涉及246家企业。2007年以来,已有9家企业实现了上市,除汇源果汁之外,还有天溢果业(0756.HK)、中国旺旺(0151.HK)、三全食品(002216.SZ)、统一企业(0220.HK)等知名公司。

今年以来,该领域并购行动也突然提速,如帝亚吉欧收购成都全兴、圣元国际660万美元收购汇联食品、家乐氏并购正航集团等等,这一系列并购背后都隐约可见国际风险投资基金的身影。

“从产业投资的角度看,可口可乐的报价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购买的不仅是汇源果汁的资产,还包括品牌和销售渠道,并借此招安了国内果汁市场最强大的对手,这将帮助可口可乐在这一市场实现突破。”国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兰馨亚洲投资总监杨瑞荣说。

更大的金矿

杨瑞荣称,他们也密切关注着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机会,并正在快速消费品、消费服务等领域积极布局。据悉,兰馨亚洲已投资了元祖食品及中国最大的茶叶集团之一的云南思茅龙生绿色产业等。

“民以食为天,食品饮料市场非常巨大,机会很多,而且目前国内与此相关的消费升级行业集中度还比较低,只要发现具备潜质的企业,通过投资或并购,就能培养行业龙头,进而实现行业整合,获得理想的投资回报。”杨瑞荣说。

曹越也认为,目前海外基金进入中国的规模越来越大,单笔投资额越来越大,自2007年下半年起,风险投资大举进入国内快速消费品领域已成为趋势。

面对巨大的利润诱惑,一些国际私募基金已悄悄放弃财务投资的传统,转而谋求并购和控股目标企业。2008年8月,业界传出英联投资将以5000万美元入股以火锅著称的北京呷哺呷哺连锁快餐有限公司,获得超过50%的绝对控股权。这在英联已公开的中国投资项目中是第一例。英联投资此前曾投资了内地著名乳制品饮料企业蒙牛乳业(2319.HK)和太子奶。

英联投资首席投资官(CIO)、投资委员会主席Alistair Mackintosh表示,英联在中国的投资重点针对与消费者相关的产业,比如快速消费品、个人用品和零售业,这是英联所有投资中最重要的领域。据他透露,接下来3到4年,随着中国经济周期的调整,将出现更多的控股和收购机会。

“每当宏观调控风声趋紧,都是国际资金大举收购国内企业股权的时机,这已经成为规律,上一轮并购高潮出现在2004年~2005年。”财经观察家牛文文说。

在那一轮高潮中,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并购和入股的国内食品饮料企业有(括号内为外资收购方):乐百氏(达能)、光明乳业(达能)、哈尔滨啤酒(美国AB集团)、青岛啤酒(美国AB集团)、大理啤酒、华狮啤酒(丹麦嘉士伯)、浙江开开(比利时英特布鲁控股)、华润啤酒(南非SAB集团)等等。其他行业有统一润滑油(壳牌)等。今年强生集团收购大宝日化则是最新的例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俊辉   编辑: tianyuanyuan
凤凰网财经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