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唱哀中资银行业绩另有图谋

2008年09月17日 16:14投资者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投资者报(记者华强)银行股值得买进吗?美林证券等多数机构说:是的!但高盛不这样看。

9月9日,国际投行高盛新出炉的研究报告,将中国银行业的行业评级从“具备吸引力”下调至“中性”。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称,由于投资缩减、贸易顺差下降以及政策风险等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增速面临放缓,这轮下降周期中,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波动率较大的中小银行,2009年的资产质量和息差收入正变得不确定。

此前有分析人士认为,2008年国内银行业绩将会下滑,2009年业绩增速为零甚至负增长。这也是高盛看淡内地银行的理由之一。对此,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表达了相左的观点。“预期银行业绩2008年会比2007年增长很多,2009年也会略有增长。”标普副董事、专司金融服务评级的廖强9月10日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高盛报告中,将14家上市银行12个月目标股价大幅调低,个股评级高盛仅维持工商银行的“买入”评级,其他13家银行都被给予了“中性”或“卖出”评级。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怀疑高盛报告的动机:“美国投行年初就开始唱空亚洲及其它新兴市场经济,无非是试图为正处困境的美国经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这些机构利益代表了华尔街利益,甚至是美国利益”。

与高盛报告观点完全不同的是,9月份,国内证券研究机构共发布了五份针对银行业的研究报告,给予“看好”评级的四份,仅一份报告认定“中性”。 最近3个月内,有93 份研究报告对金融行业做出评价,给予“看好”的有56 份,“中性”有37 份,“看淡”的则没有。

A股14家上市银行,高盛单单给自己是股东的工行予以“增持”评级,仅此一点业内人士就对高盛唱空中国银行股报告的公正性表示怀疑。

未来业绩之争

自年初以来,由于监管当局实行贷款额度系统导致贷款增长放缓,同时A股市场低迷使得非利息收入增长迟滞,企业经营环境更具挑战性,而且央行可能实施不对称加息,使得市场担忧银行资产质量,因此投资者一直对中资银行股持谨慎态度。

但是今年上半年,中国14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长近100%。彭博社甚至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报道中称,中国银行业夺下“金融奥林匹克”金牌。

然而,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称,由于投资缩减、贸易顺差下降以及政策风险等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增速面临放缓,这轮下降周期中,中国的商业银行尤其波动率较大的中小银行,2009年的资产质量和息差收入正变得不确定。报告对国内银行2009年和2010年业绩预估平均下调6%到7%。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认为,银行业绩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收入二是拨备。息差缩小是高盛分析师的判断。

温彬表示,今年上半年活期存款定期化确实存在,但各家银行的息差并没有缩小;相反,活期存款定期化基本已经到顶,未来息差即使缩小也“幅度有限”。不可否认,利息收入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源泉,息差收入也是银行业绩的重要保证。未来银行的业绩好坏之争,关键点也就在息差收入上。

丁志杰认为,社会对银行信贷的巨大需求是毫无疑问的,未来的信贷资产规模增长不会有大的变化,即使将来息差有所缩小,规模增长也足以抵消这个影响。

一向出言谨慎的廖强对《投资者报》表示,“紧缩的信贷已经有松动的迹象,宏观面明年会鼓励银行放贷,资产规模扩张没有问题。”温彬也表示,国内银行的息差收入有保证。

高盛分析师对此并不是视而不见,报告称“我们相信中国商业银行未来的收益前景将会是令人惊奇的,特别是政府政策的明显放松将起关键作用”。可报告的最终结论却南辕北辙,这让人不得其解。

房地产引发不良率上升?

高盛下调中国银行的行业评级,另外一个“响当当”的理由是,地产商行业因素或将导致银行风险。高盛指出,内地银行将面对来自房地产发展商的不履约贷款增加的风险。

但从当前能够看到的数据来判断,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贷款率并不高,约为2.15%,其在总贷款规模中所占比例也不是很高。据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在该行年中业绩新闻发布会上披露,全国各家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平均占比8.73%。他认为,房地产信贷“风险基本可控”。

据悉,在房地产行业变幻莫测之际,各家银行早就已经未雨绸缪。建行行长张建国表示,建行在上半年就对房地产贷款采取了严控措施,房地产贷款1~6月仅增加153亿元,增速只有4.81%,这远远低于平均贷款增速8.25%的水平,占总贷款的比例也从9.71%下降到了9.42%。

丁志杰则认为,宏观经济是有下滑的风险,但属于以往长期高增长的正常回调;房地产市场也确实在回调,但回调的空间已经不大,“不会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总水平”。

对于不良贷款率抬升影响银行业绩的担忧,温彬认为大可不必过分担心。现在上市银行的拨备都很充足,远远超过了监管部门要求的100%标准,“考虑到了未来信贷资产质量的变化,完全能够覆盖风险”。

拥有金融风险管理师资质的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池跃君博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纯粹拿不良率数据来衡量一家银行的发展前景,是不客观的。针对高盛报告下调中国银行业评级,他只说了一句:“以前中国的银行30%~40%的不良率,早就越过了西方银行破产的警戒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编辑: hezl
凤凰网财经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