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八连跳”凸显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困境”
新华网深圳5月13日电题:富士康“八连跳”凸显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困境”
新华社记者 车晓蕙 詹奕嘉 彭勇
5月11日19时左右,一名24岁的河南籍祝姓女员工在深圳龙华街道水斗新村某出租屋跳楼身亡,成为今年以来第8名坠楼的富士康员工。
从今年1月开始,富士康这个在中国大陆拥有80万员工、堪称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代工企业,因年轻员工不断发生坠楼事件而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目前已有6名员工在坠楼后死亡,还有两人身受重伤,至今依然在医院接受治疗。
第一个遭遇不幸的员工是年仅19岁、来自河南省鄢陵县的马向前。今年1月23日他从富士康集团观澜二分厂内的一幢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从3月11日到5月11日,又有7名富士康员工相继坠楼,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和猜测。
值得注意的是,非正常坠楼的员工的年龄和入职时间具有相当大的相似性。他们均为外地来深圳的青年打工者,分别来自河南、云南、湖南等地,年龄最大的员工28岁,年龄最小的仅有17岁。
坠楼的员工大半进入富士康工作的时间不足一年。其中1人于2008年入职,5人于2009年入职,另外2人是2010年才入职,进入富士康工作一个来月就发生了悲剧。
根据富士康集团及警方提供的资料,坠楼者多出于个人生活原因而选择轻生。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说,这些员工的极端行为主要是因为婚恋和情感上遇到挫折,或是家庭出现变故。
分析人士指出,富士康接二连三出现年轻员工坠楼事件,反映出新生代外来工的精神情感困惑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严峻问题之一。
“当年轻人离开学校、家乡、家庭去外部世界寻找机会、试图改变命运的同时,却因为心智、情感、经验尚未长成,自然会有孤苦、无助、无奈的困境。”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说,许多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只顾及把他们尽快改造成承担繁重工作的工人,并没有理会这些刚刚脱离文化、血缘、社区母体的年轻人的生理、情感需求。个别敏感、脆弱的人选择极端方式,就不奇怪了。
富士康一位马姓员工告诉记者:“每天十来个小时的工作是很枯燥、很单调的,而且工作纪律很严格,如果随便和同事说话就会被上司批评,严重的可能还会被记过,所以我们心里有事情一般也不会去找上级主管谈。”
这一系列的悲剧还表明,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无法真正满足员工、特别是新生代外来工多方面的新需求,因此也无法真正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和精神情感困惑。
“一些非正常事件其实早有先兆,一个跳楼女工因为老乡朋友调到其他园区工作,已在宿舍哭了两天,但其他室友和朋友没及时把这情况反映给公司。”刘坤承认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不足,“集团的通报体制不够完善,没能在员工有异常状况的时候将悲剧阻止在萌芽状态。”
深圳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同信说:“现在的员工主要是‘80后’和‘90后’,他们文化程度更高、更加追求自身个性发展,有很强的维权意识。如果企业还只是过去以严格管理为主的做法,就必然出现问题。企业不仅要在物质上保障员工的权益,还要在精神层面体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富士康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强调,他们正采取措施改善员工管理与沟通机制,如建立热线通报和心理辅导机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增加文体资源投入、加强信息沟通与分享等。然而,单凭企业的检讨和努力未必能顺利解决中国新生代打工者的精神困惑。
富士康卫生部部长芮新明说,富士康仅在深圳就有42万名员工,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其中85%以上是“80后”和“90后”的年轻一代。“12年前到深圳富士康工作时,园区不足现在的五分之一,员工不足5万人,但每年数万人的增长速度使这里迅速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工厂之一。富士康管理的不像是一个企业,而像一个县城。”
“新生代外来工的精神困惑并非富士康的独有病症。”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认为,在珠三角、长三角一带,拥有几万、十几万、数十万员工的“代工”企业并不少见,这些企业为了追逐利润需要越来越多的员工,但却无法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也无法解决他们的精神困惑。
刘开明也认为,富士康所面临的问题正是“转型中国”问题的缩影,数十万人口迁移,却没有相应的社会管理机制配套,户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等障碍仍把外来打工者们远远地挡在了城市之外。“富士康‘跳楼’事件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外来打工者社会权益、生活权益的欠债已到了不得不还的时候”。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