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分论坛讨论实录:全球金融改革与合作(3)

2010年09月17日 15:52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朱天:谢谢。第四位嘉宾是桑坦德银行亚太区首席风险官Matthew S.hosford先生。他给我们演讲的题目是从欧元区看全球金融监管变革。掌声欢迎。

Matthew S.hosford: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代表我的银行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为什么说非常重要呢?因为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在开始问我,为什么西班牙的银行还是赚钱没有问题,对我们来说这个题目非常的重要。我们当然有几个思路,几个建议,因为这个旅程会影响我们银行的业务。

这个话题对我们了说非常的重要。首先来介绍我们的业务模型,然后我会和大家谈一谈在监管方面一些我们的看法。我们相信如果要建立一个新的金融秩序,我们是要在每个经济体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获取金融和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金融体系创新。我们需要有一个多样性银行服务的提供者,那么只有这样行业才能从我们这里获利,或者是从经济体当中获利。

监管的主体,比如央行、各种各样的监管者必须要出台非常好的监管条例,当然这是要有一些非常稳健的监管方法,这样双方大家合作,也有一个非常公平的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整个金融服务行业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中介,另外还有一个推动支付。

我给大家一点背景材料,大的公司在危机当中饱受置疑,比如他们太大不能倒下,或者是他们隐藏的问题。我们银行的规模其实是帮到我们,我们在一开始并不是规模非常大,是比较小的,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银行,我们的商业模式给我们很大的力量使我们度过这个危机。

我们的商业模型是关注5个地方,非常关注商业,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做什么,如果不擅长就不做,我们关注零售银行,我们很多东西都很擅长,但是主要还是以零售银行为主。我们还有一些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业务,我们也是非常谨慎的开展这些业务,遵守很多的条例。我们致力于不断能够下降我们的成本,另外让我们的运作非常的高效。当然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竞争对手如何做,但是可以关注银行业的效率。另外我们的业务也是遍布很多的地方,几天前我和人家交流,你如果说要增加收益率,其实你要增加业务各个地方的布局,正是因为这样做,使得我们可以削减风险,增加利润率。谨慎、规避风险也是我们的一个文化,每年召开120次会议,董事会的人也会参加控制风险。资本的使用也是非常的谨慎,我们在如何分配资本方面是非常谨慎的。所以我们是非常追求严格的资本回报率才能进行分配。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结构,前面讲过我们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我们每个部门都是独立的,比如我们在巴西的银行是单独上市的,他们可以有独立的评估和分析,在这个月我们发行了15亿元的债券。我们是由当地人经营业主,大家都在谈全球的整合,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进入一个市场以后,总是会有东西要学习,我们会充分与当地的机构学习,还有我们有非常强大的风险,我们是相对来说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不够大,大家会问说如何来操作,我们董事会每天风险的会议要有99次至多,超过5千万欧元的活动都需要全球委员会来讨论。

优化监管机构,不仅仅是要很好的规章,在部门当中有培训人士,在企业做大交易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多在讨论一些改革,有些会带来后果,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比如要求银行去增加他们的准备金或者是资本充足率,我认为这很有可能会让管理层不去关注。

我们现在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去考虑,我们不能够去偏离目标,我们一定要瞄准目标,而且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有计算比例,在比例方面,一级资本方面做的不到位,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此外对于监管者来说,他们一定要保证在监管的时候能够满足他们的目标,并且能够在操作的时候很成功的去管理各国的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面,担心流动性是一个风险,而且很多人觉得说流动性的风险,虽然是比较大的,但是已经很成功的去应对了,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就是,流动性有可能很大的问题,所以要保证公司治理和监管,一定要保证各个公司很好的管理流动性,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确保短期和长期流动资金不足,另外监管体系要保证有一个流动资金的稳定性,比如要求各个银行去发月报,保证整个银行管理是符合要求的。现在大家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一个国家出现问题,整个全球都会出现问题,就算是最小的客户在微观层面上必须要使介入式的,并且他们一定要去很密切严禁积极主动的介入,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监管者,而且我们的监管者要能够接受合适的培训,我们还要有统一的规则手册。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面,监管机构有些做法不太一样,在欧洲有这种可能,比如说西班牙银行和英格兰银行之间会有监管的要求不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去加强这两个银行之间的沟通,在这个方面达成一致。对监管机构来说要有好的管理人员,他们获得这么好的收入的原因是什么,所以一定要保证他们有正确的思想,除了良好的控制风险监管,我们公司也非常重视,无论在单一的企业或者是企业集团,我们要有权利威信,保证有比较好的薪酬设计,而且要实行长期原则和损失承担。

最后总结起来,所有的机构,必须要能够去充分的很好的应对风险,而且没有哪一个机构所谓太大不能倒的。我们还要增强早期的干预措施和处理制度,银行如何能够去很好的应对金融危机,另外还要考虑关联性和协调性,任何处于系统性风险都要适用于风险,我们要避免道德风险和套利改易。

桑坦德为了应对危机,我们首先要加强宏观监管,按照国际标准来加强宏观的监管。还有资本与流动资金在巴塞尔协议三当中都有囊括,我们为监管者和监督者提供法律结构,缓和机构的问题,我们在不同政府体制之间进行很好的协调,比如对于大的机构,我们发现协调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在跨国监管机构协调中一定要做很多的改进,在复苏和处理方案上面一定要有一致性的方案与各个监管者要达成共识。谢谢大家。

朱天:谢谢Matthew S.hosford先生精彩演讲,我们的演讲嘉宾不仅演讲内容精彩,而且也非常的守时。下面有请四位嘉宾到台上进行专题讨论,讨论的题目是叫做全球金融监管重塑与跨境并购新趋势。这个专题讨论以后,后面有一个问答,现在如果关注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一个纸条,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来收,专题讨论以后再开始问答。

我们专题讨论的问题,我想四位嘉宾都给我们大家回答一下,具体的问题是这样的,近期的金融危机以及监管的变革将对全球银行的整合活动,尤其是跨国界的并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联系到中国,中国监管当局是否允许国内的银行参与跨国界银行的并购?可以作为收购方去国外并购其他的银行或者是作为收购对象,是不是可以允许国外的银行来并购中国的银行,那么中国监管当局是不是会这样做呢?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嘉宾里面有两位是政府监管当局的人士,还有两位是国际著名银行的嘉宾,希望我们的讨论会非常有成果。

吴晓灵:金融危机尽管对于银行业有影响,但是我认为不会从根本上动摇银行的跨境并购,但是在客观上会有一些制约及比如说国外的银行,它有资本充足率不够,在这次巴塞尔协议三之后,大家都面临着资本补充的问题,所以会受制于资本的约束。第二个客观因素,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在审视监管原则的改变,各个国家的规则都在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出去并购会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个也是一种客观的制约。但是这个趋势我认为是不会改变的。对于中国的金融当局来说,我想监管当局是鼓励我们的银行出去跨境并购,为中国的企业出去来提供一些服务,但是也会欢迎国外的机构来中国并购,但是我认为对于中国的银行出去并购的时候,正像陈德霖先生所讲到的,有我们的人才准备,还有对当地情况的了解,适应这一方面的客观制约。

陈德霖:我看这次金融危机有几个教训,第一个就是大不一定漂亮,有一些并购的例子不成功,有些很大的金融机构时,他是风险管理出现问题了,要政府出资,有一些银行去北美购买一些业务,收购以后发现坏账很高,表示说有一段时间说这个概念并不一定对。第二,巴塞尔三开始以后有一个过度期,但是很多的银行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第一他们的扣减是有一个过度期,第二个是新的要求组成部分要增加,对于中国的银行,对于香港的银行,亚洲的银行基本上超标,但是有些银行还没有达标,筹集资本的压力很大,基本上谈不上收购、并购的条件。但是反过来讲,对于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银行,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为什么?它本身资本没有什么大压力,财政状况比较好,如果它要到市场去发资本金,可能会受欢迎,所以它的财力是有利的,但是最重要是要小心说,如果你明白是跑到一个不同的环境去收购别人经营的业务,你懂不懂。做收购并购对一些财力比较强的银行,对于中国国内的银行资本金利润都是比较高,到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也是比较容易,是一个机会,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要小心从事,不要盲目的说现在是机会了,这里买那里买,我说有危也有机。

相关专题:

2010第四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热点推荐: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成都车展全球汽车论坛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izy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