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战投策隐现:投资者也是合作者
本报记者 丁玉萍北京报道
“今天对于两大银行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渣打银行全球主席庄贝思致辞说。
“6月17日的确是个好日子。”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在随后的致辞中回应说。
说完,两人目光交流,会心一笑。
这一笑,意味深长——这一切发生在6月17日上午。这天,农行与渣打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很简短,两大机构也没有言及股权投资事项,几乎没有给外界更多的联想空间。而事实上,渣打不仅是农行的战略合作者,亦是农行IPO引入的“战略投资者”。
据消息人士称,除社保基金外,已成为农行“战略投资者”的机构还有渣打银行、荷兰合作银行、中国人寿、美国某粮食企业等四家中资和外资机构。
不过,无论是较之社保基金,还是其他国有银行上市时引入的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农行的“战投”在引入时机、思路和模式上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种“创新战投”的概念被解释为,作为战略配售对象或基石投资者进入,双方有长期合作意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一种新型的“战略投资者”。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战略合作”。
作为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收官之作,农行既延续了以往路径,又有历史性的创新。农行之后,中资银行对“战略投资者”的认知或许也将有一个全新的概念。
美国粮食巨头低调参“战”
2010年的端午节,对于忙碌在农行总行大楼里的数百人的上市团队来说并不是一个假期,他们在为上市做最后阶段的准备。
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农行刊登招股意向书(A股),对发行时间做出具体安排:6月17日-23日询价推介;7月1日-7月6日网下申购及缴款;7月6日网上申购及缴款;7月8日定价公告;7月15日登陆上交所。
同日下午四点,农行A股首场正式路演在京展开。
接近农行承销商的一位香港投行人士透露,农行于6月10日拿到H股上市批文后,第二周即开始了全球路演。按照一般规定,正式的H股招股章程将在公开招股当日披露,其时发行价已确定,这一时间预计为7月6日。
上市之前,农行早已在物色合适的合作机构,既为未来业务拓展寻找更好的同盟,同时锁定潜在的重要投资者,减轻股票公开发行压力。
在与渣打签约之前的6月2日,农行已与另一家外资机构荷兰合作银行(又称拉博银行)在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农行上市的冲刺阶段,渣打与荷兰合作银行将与农行如何合作被赋予许多猜测。
接近农行上市核心团队的消息人士透露,渣打银行与荷兰合作银行不仅是农行H股基石投资者,并且是其“战略投资者”。这意味着它们不仅会大比例参与农行上市前的定向配售,还将与之展开深度战略合作。
上述人士称,类似地,农行的“战略投资者”还包括总部设于美国的某全球最大的粮食企业以及中国人寿。加上此前的社保基金,农行五大“战投”悉数浮出水面。
资料显示,荷兰合作银行1973年由荷兰数家农村信用社合并而成,是世界上食品和农业方面的主要银行,特长是资产质量高及合作制的运作模式。荷兰合作银行2007年已入股杭州联合银行。
渣打银行起源于1853年,在亚洲、非洲、中东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渣打在国内亦有投资,是渤海银行的第二大股东。
而另一家战投则是国际俗称“ABCD”的四大粮商之一,旗下产业包括食品粮油加工、农粮储备、运输交通等。该美国企业于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数十家,包括鲁花等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
记者致电农行相关人士就上述消息进行确认,该人士对此拒绝发表评论。
定向配售40%左右
本报记者获悉,农行未披露的H股基石投资者约有18家,包括荷兰合作银行、渣打银行、中投公司、新加坡淡马锡投资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长实主席李嘉诚、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及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科威特投资局、卡塔尔投资局、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等。
据上述投行人士称,作为“战略投资者”,渣打银行对农行的投资额在5亿美元左右,中国人寿对农行投资数十亿元。
农行A股战略配售对象更多达二三十家,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宝钢、中石油、国家电力、中粮集团等可能入围。
据消息人士透露,农行两地IPO定向配售比例均为发行规模的40%左右。这一比例远高于此前工、建、中行的水平,后者在香港招股时基础投资者认购比例为20%左右。
通常而言,定向配售比例高可缓解大盘股上市对市场的压力,有利于未来股价的走势稳健。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如高盛、安联保险、美国运通之于工行,瑞银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之于中行,美国银行之于建行、汇丰银行之于交行,农行的“战投”——荷兰合作银行、渣打银行、中国人寿等,从概念上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首先,“战投”的类型更为多样,既有外资,也有中资机构;既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包含非银行企业;其次,进入时机更晚,在发行时才进入。农行此前一直声称,除社保基金外,上市前将不再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但一直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相比之下,建行于2005年6月引入境外战投美国银行、淡马锡,同年10月登陆H股;中行在2005年8月和9月引进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四家战投,次年6月H股上市;工行于2006年1月引入高盛等三家境外战投,同年9月上市。
再次,入股价格更高。农行“战投”均以战略配售或基石投资者方式进入,因而其投资价格与发行价格一致。而此前其他银行“战投”入股价与发行价差价甚多。如建行上市前对美国银行和淡马锡的卖价分别为1.15元和1.19元,而上市挂牌价为2.35港元(合1.96元)。
锁定期也做了不同安排。由于进入时间和入股价格的不同,禁售期或短于其他大型银行引入的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者,后者锁定期一般为三年。
消息人士表示,农行的“战投”既有H股基石投资者也有A股战略配售对象,这些机构对于农行来说,名称有不同,但意义一样,“只不过提前配售了股票,且股价等同于发行价。它们既是农行的投资者,也是战略投资者。”
显然,农行引进战投的方式并未延续以往,而是有了自己的创新:从基石投资者中挑选具有长期战略合作意愿的,与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战投”有别四大行
关于外资“战投”的争议从未止歇, 2008年以来的外资解禁与抛售潮之后,对其反思尤甚。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应结合历史背景,理性地评价外资战投的作用和意义。
从IPO本身而言,战略投资者主要是起隐性担保的作用。当时中国的银行去海外上市,境外的投资者并不了解,多为负面评价,并且当时A股市场的规模很小,而这些大型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有示范效应。
但是郭也指出,“不可否认,我们过去引进战投有经验不足的地方,对国际机构进入中国的战略意图把握不清,对业务匹配性分析不足,某种程度上陷己方于被动。”
如何既与投资者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同时避免在入股价格上的失利,后来的改革者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
“经过其他国有银行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农行引进战投的方式更加成熟。”郭田勇认为。
农行上市所面临的时代已今非昔比。郭田勇表示,对农行而言,外资战投的隐性担保作用已不需要。农行更需要考虑的是“引智”,能给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所谓‘创新战投’是,不再以境外战投为主,不再全是金融机构,允许多种类别,但‘战略合作’这一本质并未发生变化。”郭表示。
观察农行“战投”名单,渣打银行业务强项在小额贷款、零售银行、社区银行方面;荷兰合作银行主要是做农村金融业务,这些与农行优势都有契合点,有一定的合作空间。
大型企业集团亦有望为其带来更多业务合作机会。上述消息人士称,“例如中国人寿,将使农行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资产托管银行及最大的保险代理销售银行。”
不过,农行与其“战投”的业务协同效应要得以体现,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去转变。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个过程至少为两三年。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曾在去年的一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历史上中国大型银行在改制过程中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于提升资本市场对中国国有银行及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对于改善国有银行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转换经营机制、完善风险控制、改善金融服务等方面均发挥了明显作用。”
潘亦表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和进步,需要用动态的视角定义和认知战略投资者。
“所谓战略投资者应该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是长期投资者;第二,双方能够形成战略互补,有长期合作意愿,既包括银行间的技术合作和业务合作,也包括与非银行业的战略合作。”他说。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