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冷遇后升温
今年4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5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决议。7月6日众所关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人民币正式参与到了国际贸易结算中。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之初,各企业与银行签约火爆。在此之后,原先预期很高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却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以及企业的认知度低等原因受到了冷遇,绝大多数企业持观望态度。然而“遇冷”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年末又突然急速“升温”。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启动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结算货币美元和欧元汇率都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我国企业和贸易伙伴国企业普遍希望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来规避风险。
早在2008年和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并与俄罗斯、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国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出提供了具备的条件。另外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周边国家的接受程度高,境内外企业都有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以避免汇率风险的需求。
为了迎合广大企业的需求,今年4月8日,国务院通过了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5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决议。
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制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发布。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8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无需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
9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监管司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办理人民币出口报关(包括跨地区异地报关)可不提供外汇核销单。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用证业务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即进出口企业在开展货物贸易中以人民币计价并进行跨境对外收付结算时,银行为其提供的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业务。
当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大城市开展。境外人民币结算试点国家(地区)为香港、澳门和东盟十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其他国家地区(如日韩台)在有真实贸易需求的前提下也可申请办理。除非当地监管部门禁止,我国央行允许境外试点国家(地区)之间或其境内的贸易也采用人民币结算。目前香港金管局在贸易项下只允许香港和内地之间采用人民币结算,不允许香港地区内部或香港与其他试点国家(地区)之间采用人民币结算。境外非试点国家(地区)的企业可以通过在境外试点国家(地区)的银行开立离岸账户与境内企业办理人民币结算。
当前银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涵盖了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现在所有的进出口贸易结算方式,并可以为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贸易融资和跨境人民币资金理财方案。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用证业务。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用证业务流程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他参与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所涉及到的流程有:
1.签订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合同;
2.收到人民币计价并结算的信用证;
3.订舱、检验、保险、出口报关、出运(以人民币报关无需申领核销单);
4.交单(发送装运通知、出口押汇);
5.收汇申报(不进收汇待核查账户、无需核销);
6.出口退税(不凭核销单)
而对于进口企业来说,所涉及到的流程有:
1.签订人民币计价的贸易合同;
2.开立人民币计价并结算的信用证;
3.付款赎单、收到单据(无需申领核销单);
4.付汇申报(无需核销);
5.以人民币报关;
6.通关提货
跨境贸易人民币交易遇冷后回热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7月开闸之后,一度成为热点,获批试点的银行和企业纷纷参与其中。
之后尽管各大银行大力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但市场份额较大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可谓门可罗雀,部分中小股份制银行在启动首单之后也无多少新业务。根据央行9月中旬的数据显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进行两个多月来,结算量仅达到了7000万人民币,平均每月的业务额为2000万元左右,与预期相差甚远。
根据市场分析,造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冷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和银行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新型的业务,许多企业不愿意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此持有观望态度的企业较多。
第二,因为试点企业地域相对有限,从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试点规模。
第三,由于部分配套措施未完全落实到位,各试点地区出台的地方性操作规程不完全一致。例如,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海关通关管理系统的配套对接跟进较慢,导致众多试点企业在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时相当谨慎。另一方面试点之初在退税方面,税务总局尚未制定出退(免)税方面的具体办法。
最后,也是许多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其海外交易对象不愿意支付或者接受人民币交易。尤其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态势下,企业出口不景气,能够接到外面的订单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不太可能在结算方式上和外商讨价还价。而欧美客商也更习惯用美元作为结算方式的,对人民币结算的认可度较低。
以上种种原因都造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最初的叫好不叫座。
然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近期开始升温。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有关人士透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试点到现在,广东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突破2亿元,其中11月份就有1亿多的交易量,占总额的一半左右。据了解,同属试点的上海该项业务量也在增加。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可能已超3亿元。其中,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办理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已经“冲亿”,而截至11月20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业务量则超过1.2亿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一业务在年底突然转热,一方面是由于试点一段时间以来,企业逐渐熟悉了该项业务的操作,加之年底不少企业需要与贸易伙伴进行财务结算,以及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愿意选择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另一方面,今年8月底,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退(免)税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可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9月,海关总署发布《监管司关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办理人民币出口报关(包括跨地区异地报关)可不提供外汇核销单。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完善,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扫清了障碍,大大的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提供了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前景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使我们感到庆幸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点。
首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降低了企业的外汇风险。我国进出口贸易绝大部分是以美元或欧元结算,汇率波动风险也主要由境内企业承担。自2005年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以来,人民币的升值、美元和欧元的相对贬值使大量出口企业蒙受损失,汇率的剧烈波动使不少外贸企业因此不敢接单。随着汇率的波动,企业实际的盈利也会出现巨大的起伏。不少企业的利润为汇率的反复波动所吞噬,而采用人民币计价后,企业在与欧美以外地区进行贸易时,可以不必像从前那样被动接受第三方货币结算所带来的汇兑成本。另外,人民币是境内企业的本币,因为合同计价和企业运营的主要货币相一致,企业在合同签订前就能够切实了解交易的成本和收入,从而提高贸易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采用人民币结算之后,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他们在办理进出口收付款时均无需再进行货币兑换,免去了结售汇手续和兑换成本。而且本币结算,没有汇率风险,企业也无需承担为了覆盖外汇资产敞口的衍生交易费用。
此外还能简化结算流程。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试点企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办理报关和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需要提供外汇核销单。另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同样享受出口退(免)税优惠,原则上仅需凭增值税发票正本和出口报关单退税专用联正本即可办理,无需核销单。这样使得出口退税手续更加简便,减少了结算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资金的结算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更容易锁定企业利润空间。
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除了使企业受益良多,它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影响重大,虽然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可能有限,但在长期可能决定商业银行未来的行业地位和竞争格局。参与人民币结算的商业银行至少能在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汇款和预收预付等四项业务上增加收入,虽然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对商业银行的结售汇业务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挤出效应,但若考虑到未来境外参加银行的人民币融资需求及境外其他人民币业务的陆续开办,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将在拓展业务空间及丰富产品结构方面取得长远利益。相信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给商业银行开来很多的贸易和投融资机会,商业银行能否在此进程中抢占先机至为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应把该项业务的建设放到战略层面的高度上来重视。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最初始的阶段,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威望不及美元、日元等强势货币,这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中所遭遇到的尴尬。另外我国人民币尚不可完全自由兑换、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等金融市场的固有缺陷,也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推广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的过程。不过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试点企业获批,以及企业对该业务的认知,在不久的将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将会出现新的增长。
作者:亚桥咨询 蒋玲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l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