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闲钱的两难选择 私募基金VS专户理财(2)
专户:“公鼠仓”?
“可能会有老鼠仓?”前天,从银行的理财顾问那里出来,叶宁有些心神不宁。
在专户理财是否有“利益输送”问题上,叶宁总是不放心,就去询问自己的理财顾问。“公募基金老鼠仓不断,专户理财凭什么就一定不能出个‘公鼠仓’?”这位银行理财顾问反问叶宁。不过,接下来理财顾问的分析让他又惊又喜:“专户理财有的存续期才一年,明摆着一年就要赚钱。不赚钱折腾什么?砸了牌子以后谁还会买?所以第一年无论如何都得保证一定的绝对收益。如果运作不好,理论上当然就有可能出现‘公募基金老鼠仓’。随便选中一个只有几个亿盘子的股票,专户先期建仓,不用多,有个几千万拉个涨停绝对没问题,不要说10%,5%的收益也就交代过去了。”
“表面上谁也不说,有默契就行,法律上也不容易查出来。”理财顾问笑着说。“所以反推一下,第一次做总要打个牌子出来。现在市场已经走出熊市,一对多赚钱可能性也不小,当然可以投!”
然而,在解除了“公鼠仓”的疑虑之后,理财顾问的一番话却又让叶宁感到尴尬:“私下讲,我个人买的是阳光私募产品。说实话,从公司的角度当然希望你买‘一对多’专户理财了,不过从个人角度我建议买私募产品。”理财顾问告诉叶宁,如果要急用钱,阳光私募的产品每个月可以赎回或者买入。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还可以和债券基金相互转换,而且是零手续费,低风险的债券等投资产品,这在熊市的时候甚至还能取得正收益。
私募:超额收益
“没有业绩,吸引不了我兜里的钱。”这是张云辉的一句口头禅。
“我经过持续的比较后认为,私募远超公募。”成为私募投资人之后,张云辉花了两个月时间研究。他说,如果让他在私募基金和专户理财两者中向朋友做推荐,一定是前者。
张云辉举出了自己的数据:2008年沪深300指数下跌65%,最好的公募股票型基金王亚伟的华夏大盘精选排名第一,亏损34.86%,而最好的私募金中和西鼎赚了20%;2009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上涨了74%,最好的公募基金赚了76%,而最好的私募基金赚了124.57%。
他的另一个数据是,在近期2009年三季度的震荡市中,私募也在沪深300指数下跌5.11%的情况下,平均业绩战胜沪深300指数 3.95%,高于公募股票型基金的0.99%,其中一家私募甚至获得了近30%的正收益,期间有正收益的私募基金高达123只。
“如果这个基金经理经历过牛市和熊市,并用曾经的业绩证明他有系统的投资哲学、投资理念,证明他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取得超额收益,就是投资人值得关注的对象。”张云辉说。
“你看,星石和尚雅两家都是不错的私募。从业绩上看,前者可以说是熊市的领跑者,后者在牛市表现更抢眼。”张云辉边说边打开一家网站上的私募基金的月度和年度评级排行:“从2008年5月到现在,沪深300指数差不多是一个V形或者说U形的圆弧底走势,基本上回到了那时的水平。再看一下星石,熊市跌得少,牛市涨得慢,总体收益在30%以上。而尚雅在2008年一路向下,最高跌幅达到30%,但在今年表现就很抢眼,几个月的时间就收复失地,并继续上攻,最终获得和星石差不多的收益。”
牛市期待
叶宁发现,他的投资嗅觉似乎并不灵敏,专户理财推出的时机也好像有些过晚。因为从七八月份,“储蓄搬家”已经开始了。
“如果资金流出持续上演,这可能是第三次大规模的‘储蓄搬家’,这实际标志自去年底以来的这一轮A股牛市将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叶宁在银行的理财顾问提醒他说,2009年7月,居民户存款是今年的第一次负增长,8月存款负增长额进一步增加至800多亿,连续两个月的存款负增长下,说明了市场的转向趋势。
叶宁回去在网上一搜,发现果不其然。“熊市是钱从股市往银行流,现在是从银行往股市流。”
央行的数据证实了这些显著的变化:央行最新公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居民户存款剧降2507亿元,而9月时居民户存款数据则是增长了7183亿元。从综合统计数据看,下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多数月份在减少。其中7月份居民新增存款减少192亿元、8月减少876亿元;9月份上证指数暴跌,存款出现回流现象,10月份又再度流出2507亿元。
而更让叶宁印象深刻的是,历史上储蓄存款搬家的现象出现过两次,似乎都与牛市相关。第一次发生在1999年至2000年,当时的确出现了一波牛市。第二次就发生在刚刚过去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2006年全年流出数是959亿,2007年10月流出达5000亿。相对应的2006年股指上涨130%,2007年10月股指更是一度达到6124点的历史高点。
“我也是资产近一半都在专户理财了,就看那些基金经理能不能比公募更吃得准行情了。”叶宁说。
选择:家养还是散养?
就在这周二,叶宁看到了一篇曝光专户理财业绩差的新闻:
专户“一对多”担纲的是刚进行的年轻基金经理,他们没有经验,很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很保守谨慎,二是太鲁莽冒进。
“如果像新闻里说的,专户理财都是给新提拔的基金经理练手用的,怎么能好呢?”叶宁看完报道有些不放心。
叶宁随后了解到,一家曾在2007年发行两款专户产品的基金就有这样的败绩:其1号产品发行时正值市场6000点高峰,建仓之后一路下跌,虽然产品最后清盘时战胜了业绩标准,也跑赢了几乎所有公募基金,但最终还是令客户赔钱。
事后,该基金经理对外界表示“很愧疚”,因为专户是要做绝对收益的,而不是去解释如何战胜了市场,战胜业绩标准。
专户跑得慢,让叶宁又不禁想起另一位“养鸡(基)专业户”朋友的说法:“阳光私募是散养的,‘一对多’是家养的。”
朋友是这样告诫叶宁的:“想当初阳光私募刚一出来,都把私募视为异端,什么违法、违规、黑庄、卷款逃跑,整个一不良少年。哪知道混到今天,成阳光少女了,谁见谁爱。再看看专户理财,大基金管理,银行负责拉客户,证监会先把道儿趟平,再派‘一对一’先探路,这简直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啊。要我说,甭管是私募还是专户理财,最后还是得看有没有出息,靠业绩说话!”
“看一年后的表现吧,如果表现尚可,而且明年10月份点位不高,还可以投。”叶宁盘算着,要是点位再高,就放弃专户,把钱投到别的领域,私募或许也是一种选择。
而对于专户理财跑赢公募基金,已经选择了私募的张云辉仍然不看好:“专户理财如果过分超越大盘,而其他基金产品仍然维持与大盘持平的水准。那基民会不会质疑基金在人才配置、信息输送上面过于倾斜,甚至存在利益输送?”
“而如果‘一对多’产品收益没有超越公募基金业绩,那么买公募基金和‘一对多’有什么区别呢?”张云辉问。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