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后两周 基金一对多业绩蹦极
赵娟
2010年6月的最后两周,之前表现尚可的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多数遭遇滑铁卢之劫,净值大幅跳水。
其中,广发系一对多产品受挫最深,这使其在最近一个月乃至今年以来的排名迅速滑落。这些投资经理们上半年苦苦赚来的正收益,在上半年冲刺时刻损失惨重。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分析,6月末大盘的系统性下跌中这些专户产品没有及时控制风险的损失恐怕下半年都难以追回了。经此一役,一些基金公司专户投资风格和理念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广发:领涨也领跌
今年以来基金“一对多”表现一直可圈可点。正是在6月末的“跳水”,使得上半年成绩单在“最后时刻”生变。
本报从多个渠道非完全统计了约42个公募基金“一对多”产品的最新业绩,截至7月2日,今年以来净值跌幅超过10%的产品比例占到了近30%,也即净值8毛多。
其中有11只产品的净值在1元之上,仅来自富国、兴业和海富通基金的3只产品今年以来保持了正收益,债券型产品 “富国安心回报”一枝独秀,实现收益11.8%。
6月的最后一周,有产品的跌幅超过10%,例如“广发主题01”、“广发行业精选”、“广发主题3号”,超过了同期沪深300指数7.38%的跌幅。而6月初,广发系产品还是一对多的领跑者,当时其多只产品为正收益,表现最好的 “广发主题01”净值达到了1.244元。
6月份净值下跌较多的产品还有“大成光大”、“中信建投——添富牛1号”等,也是前期业绩表现较好的产品,不过净值仍在1元之上。“大成中行”、“嘉实尊享农行”等产品成立仅3个月左右,但净值也已跌破9毛。最近1个月,没有亏损的一对多产品只有2只,也仅有0.1%左右的收益。
今年以来,基金一对多的整体表现优于公募产品,而最近1个月业绩跌幅与公募相当,个别产品跌幅超过了股票型基金6月份8.12%的平均跌幅。
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集中持有一些中小盘个股及仓位较高是一些一对多产品近期净值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医药行业在6月中旬遭遇降价政策引发的基本面突变,被资金抛售,使得许多重仓医药板块的一对多产品损失较大。
6月末,大盘连续阴跌,沪深300指数从2744点最低下探到2462点。月中旬以来,中小板指数的跌幅更是超过了15%。在大盘的系统性风险下、尤其是前期表现较好的中小板、创业板个股的补跌行情中,使得一对多产品的风险暴露出来。
了解广发基金的人士透露,广发基金的一些一对多产品风格较为激进,因此呈现出涨得猛跌得快的特点,其投资经理不喜欢做“择时”。虽然广发内部对中小盘股票的是否高估也有分歧,但一些产品前期依然持有了较多中小盘个股。
广发基金机构投资部总经理封树标在二季度时确实曾表示,成长性投资是历史上最佳的一个时期,并对市场表示相对乐观,认为长期看“中小企业和创业板的潜力也许是最好的”。
以一个月或半年来衡量一对多业绩产品的表现为时过短,但作为以获取“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一对多产品,除了要赚钱,客户对风险的要求也相对更高,业绩的稳定性较为重要。
“系统性风险来前一点不减仓,风险控制能力等于零,简直是一点意识也没有,一下跌就傻了”;“从令人羡慕的明星在短短三周内就变成了倒数,转变何其快,令人唏嘘不已。”一些投资者在某基金论坛中表达了对所购买的一对多产品风险控制能力的不满。最近,银行客户经理和基金销售经理们收到的对一对多产品的投诉和抱怨大增,据了解,广发基金还召开了电话会议向客户致歉。
也有一对多产品通过迅速减仓、锁定收益等操作躲过大跌,本报了解到,上海某公司专户产品的仓位6月份仅10%,最近才加到了15%。
对于许多基金公司而言,目前净值在八九毛钱的一对多产品很难成为公司的盈利业务,一些产品从5月份的净值高点下跌而来,下半年能否提取业绩报酬也是未知数了。
风险的教训
其实,今年6月以前,专户一对多产品在大多数时间点都保持了跑赢大盘的收益,尤其4月底之前,中小市值股票,消费、内需、节能减排等行业有不错表现的行情,更适合规模相对较小、普遍在2亿-3亿元的专户“一对多”产品的投资运作。
进入二季度,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对企业盈利的担忧、流动性收缩加剧带来的估值压力下,市场开始走弱下跌,但二季度多数“一对多”产品的业绩还维持了正收益,直到6月末出现大幅波动。
一位专户投资经理用“晚节不保”来形容许多 “一对多”产品近期的表现,“专户管理人确实对宏观政策变化的估计不足,对于自己选择的个股过于自信,风险控制不严。”他指出,“此次风险暴露后应该反思一下专户投资理念和风格。”
集中持股是导致 “一对多”产品“涨也快跌也快”的一把双刃剑。集中持股体现在两方面:单只产品的持股集中度高、“一对多”普遍持有品种较集中。“机构对一些中小盘个股集中持有,当非理性因素出现、普遍看好的均衡发生变化后,相互的博弈导致短期内个股的流动性锐减,重仓它的产品净值损失就会很大。”上述投资经理分析,这在6月中下旬医药股的多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乐嘉庆认为,一方面投资者要认识到,事实证明追求绝对收益产品的投资理念和策略并不代表真正能够获得绝对收益;另一方面 “一对多”的表现也能体现出,目前公募基金的专户投资经理许多来自原有的公募基金团队,一定程度上也将此前做惯了的相对收益的操作思路带到了专户产品中。
上海一家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坦言,“一对多”要做到全攻全守并不容易,首先要对市场的判断比较准确,认清市场的形势,还要有正确的策略,静、动变化要判断得果断灵活,关键在于能应对市场的风险变化,风险和收益兼顾的复杂度很高,对投资经理是个挑战。
上述投资总监称,6月末的下跌中,专户投资人确实应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稳定的业绩对于“一对多”产品同样重要,应在投资上选择更理性的、追求长期稳定业绩的策略,切忌集中重仓持股等略显“简单粗暴”的策略。
许多投资者对专户理财产品提出了“涨要多赚、跌要少赔”的要求,也有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应该相对理性和客观的看待短期业绩,过于要求业绩的高低也会给投资人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而忽略投资中的风险控制。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赵娟
编辑:
xinm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