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创业板开市五问(3)
[背景]在首批28家上市公司中,有些企业资产规模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完全符合中小板的上市条件。对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趋同现象,市场上存有质疑。
记者:首批创业板公司很多并不属于创新企业或成长型企业,甚至传统的文化产业企业也名列其中。舆论认为这并不能体现创业板的特点,担心创业板成为中小板的翻版。监管层如何看待此问题?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上述看法主要是市场对创新的理解存在差异。整体上看,已受理企业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创业板特色。“成长性”是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的“硬约束”,符合中小板的不一定符合创业板。
从成长性看,首批受理的申报企业从2006年到2008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为70%,净利润年均增长率为67%,不少企业都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
从科技含量上看,创业板公司普遍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首批受理的企业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公司占比高达77%。无形资产占比普遍较高,部分公司所拥有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从行业分布看,已核准发行的28家企业中,制造业仅有4家,占比14%,远低于同口径计算的中小板制造业57%的比例。188家受理企业中电子信息类占比35%,制造业类占比19%,新材料类占比10%,生物医药类占比10%,现代服务业类占比7%,环保节能类占比6%,现代农业类占比3%,文化教育传媒类占比2%,新能源类占比2%,其他占比6%。
从创新性看,相当数量公司从事新型业务,属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六大行业,反映正在出现的多样化的新兴业态。即使是属于制造业的公司,其从事的业务也不是传统的、低端的加工制造,而是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制造业,或者是有创新的工艺技术、新型的业务模式等。
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创业板
[背景]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先后共有过75个创业板市场,但如今正在运行的仅余40个左右。对中国创业板未来发展,市场格外关注。
记者:随着创业板的开市,监管层对未来创业板的发展有什么思路?如何使创业板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未来创业板的建设过程中,证监会将不断深化对创业板市场的特点、功能、作用和风险的认识,不断总结海外创业板市场和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构建既符合市场一般规律,又适应我国资本市场阶段性特征的创业板。我们将抓好以下“四个注重”:
——注重将服务经济发展与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结合起来。创业板未来的发展中,将始终把支持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和新兴行业,为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服务。
——注重将借鉴海外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和经验教训与把握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结合起来。未来创业板市场的制度设计将在继续借鉴海外市场经验教训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夯实基础性制度建设。
——注重深化改革创新与促进市场平稳运行结合起来。今后仍将坚持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充分考虑资本市场整体的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发展,拓展创业板市场服务国民经济的功能。
——注重将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与创新投资者保护途径结合起来。一方面根据创业板市场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改进监管理念、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另一方面广泛调动相关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提高投资者的风险认知水平和防范能力。同时注重舆论引导工作,注意倾听市场的声音,吸收市场的建议,稳定市场的预期,为创业板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专题报道>>>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旭东、赵晓辉
编辑:
tianq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