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暴涨与美元危机
金价暴涨,美元下跌,导火线是一则传闻:石油输出国组织可能不再用美元计价。一则谣传会使金价风生水起,说明市场投资人很在乎未来用什么货币进行国际结算。如果说,全面否定美元是革命,局部替代美元就是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在继续支持美元的前提下创造区域货币。
无可否认,欧元模式已经获得了全球的承认,欧洲人能做到的事情,亚洲人应该也能做到。同时拓展本币的国际化,这就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制度。
人们喜欢黄金的理由很多,但从中国的收藏理念看,金价暴涨却不是好兆头,因为:“盛世收古董,乱世藏黄金”,金价暴涨是乱世之兆。
在“十一”长假期间,国际黄金价格在一周内有两次单日上涨每盎司十几美元,三次刷新历史纪录,涨势异常凶猛。虽然此前笔者曾多次讲过金价看涨,主要依据是全球性的“发票票”必将引发通货膨胀,但在这次金价暴涨之际,却还没有看到通货膨胀急剧恶化的征兆,金价暴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供求:决定金价上涨的三大需求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由此演绎,当今国际局势中可被定义为“战争”的有两二:一是反恐战,二是贸易战。反恐战争与金价波动的关联不大,所以判断,金价暴涨可能起贸易战的升级,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元危机。美元的霸权地位已经动摇了,除了美国的高额赤字和高额外债之外,本次G-20会议宣告“G-8时代”的终结,也是美元霸权地位动摇的原因之一。G-7即七国首脑会议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富国俱乐部,后来苏联加入使G-7变成G-8。本次金融海啸袭来,富国集团首次求助于新兴经济体,G-20取代G-8,而在G-20成员国中有11个是新兴经济体国家,迟早是要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
美元地位不稳给全球经济的复苏投下了新的变数,使两个不确定性同时上升:一是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二是美元汇率的不确定性。黄金价格的走势在技术面上又适逢千元关口,所以把当前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的通货膨胀演绎为金价的破位上升。不确定性+通货膨胀+技术突破,从这三个层次来解读金价的突发性暴涨,意味着金价还将再创新高。
黄金价格的变动首先是超前反应通货膨胀,这已是老生常谈;其次,由于黄金和石油都是用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所以在美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后,金价和油价都与美元指数呈反向互动,美元指数下跌,金价油价上涨,美元指数上升,金价油价则下跌;第三,黄金作为资源类的大宗商品,同时受制于黄金的生产和消费,这就有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价格走势。
所谓“天价”,是指黄金价格难以突破国际生产成本4倍的压力线,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国际市场金价高于现金生产成本4倍的现象。所谓“地价”,是指黄金的生产成本,由于美元贬值等因素,黄金生产成本在过去三年内显著上升,这也是金价暴涨的原因之一。计算黄金的生产成本有两个统计口径:总成本和现金成本。总成本包括金矿的勘探与早期采掘性投资的折旧等一次性支出,一般高于现金成本25%左右。黄金和其他资源品一样,价格调节市场供求,暴利调节勘探采掘,所以就价格波动而言,现金成本更代表黄金的“地价”。黄金的现金生产成本以马里最低,中国最高,按照国际平均成本计算:每盎司黄金的美元成本2007年在300-350美元区间;2008年在350-400美元区间;2009年预计将在400-450美元区间。以此3年现金成本的上下限来计算4倍的“天价”,黄金价格有可能上涨到1200-1800美元区间。
以现金生产成本计算金价波动区间的道理也很简单:金价落地,生产者不开采了;金价上天,消费者不消费了。尽管黄金价格与美元和通胀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价格走势直接受黄金储备与市场交易的总量决定,但最终还要回归经济学的供求定律。面对黄金市场的不同需求,全球已开发上市的黄金总量共有16万多吨,其中约一半是消费品,一半是投资品。作为投资品的黄金需求来自于储备和交易,因此决定金价趋势的供求机制最终还是来自于黄金市场的三大需求,即消费需求,储备需求和交易需求。
美元危机:金本位与“超主权货币”
马克思当年讲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的天然属性是体积小,易于分割并便于携带,所以被人类选择为货币。后来是由于货币流通的需求远远超过了金银的可供数量,金银才逐渐退出货币流通,主要作为保值性的储备和投资工具,其天然不是货币的消费需求却始终存在。金银的消费需求来自于人的心理行为,持有黄金会产生漂亮的感觉和安全的感觉,漂亮的感觉现在有了钻石等饰品的替代;安全的感觉呢?若逢战乱或天灾,你虽有家财万贯,但是在跑出家门的一瞬间你会带什么呢?抓一块金子在手里心就不慌了,因为你知道有黄金就有安全感,黄金随时可以变现当钱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金本位从未真正退出过历史舞台,因为黄金的货币属性一直存留在人们的心里。
黄金能随时变现当钱用!这个需求的上升,意味着有些钱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不能当钱用,这就引出了美元危机。过去人们不怀疑美元是钱,现在开始怀疑了,由于对美元的怀疑,所以原来只抓美元的手现在也要抓一些黄金,这就引出了金本位的回归。金本位的回归来自于美元恐惧,而这种恐惧心理来自于人性,来自于现代社会的财富效应,因为财富一旦脱离了基本的消费需求就变成了数字,而以数字标识财富的意义主要在于其变现能力,这就是现代社会的财富效应,即流动性。任何物质,流动性上升则价格上涨,流动性下降则价格下跌,由此推论,美元和黄金的此消彼涨,来自于两类货币的流动性差异,背后则是人性的财富偏好:流动性偏好与安全性偏好。
在美元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同时下降的时候,问题已经不是美元好不好?而是哪种货币能够比美元更具安全性,更具流动性?答案是:没有。于是人们的理想主义精神由此升华,升华为对“超主权货币”的预期,虽然可以找到很多理由来支持“超主权货币”,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由谁来管货币?如果一个群体能够超越主权国家,“他们”的诚信又来自何方?如果这个“他们”没有对国家的忠诚,还能奢望“他们”对你忠诚吗?除上帝之外,谁还能管“他们”呢!所以,幻想用“超主权货币”来替代美元只是反映了人类的无奈,是因为人们找不到比美元更安全的国际货币。就像人们在万般无奈中仰望苍天一样,对无形力量的求助其实不过是一种宗教情结,因为不同宗教都是在对无形力量的崇拜中塑造着人的信仰、偶像或期望。这是一个走向危机的世界,呼唤着人类的智慧与梦想,面对美元危机的挑战,金本位回归和“超主权货币”都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亚元构想:三足鼎立的多元化模式
美元霸权,无可奈何花落去;黄金本位,似曾相识燕归来。但是,金本位货币在人们的心里,“超主权货币”在人们的梦里,在梦想和心灵之间,却是冷酷无情的商业社会。金价暴涨,美元下跌,导火线是一则传闻:石油输出国组织可能不再用美元计价。一则谣传会使金价风生水起,说明市场投资人很在乎未来用什么货币进行国际结算。
在呼吁现行国际货币体制的变革之时,多数人的思路还是在想如何替代美元,如果换一种思路,不是全面替代美元,而是局部替代美元,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欧元,即区域货币同盟的模式。如果说,全面否定美元是革命,局部替代美元就是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在继续支持美元的前提下创造区域货币,同时拓展本币的国际化,这就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制度。在欧洲,虽然欧元已经非常流行了,但是在法国和德国本地人聚集的地方,以法郎或马克标价的商品依然随处可见,小商小贩非常熟练地换算美元,欧元和本币。欧元与欧盟各国本币并存,美元与欧元在欧盟国家之间互换,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制已经获得了成功。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改革与和谐,在“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制中,国际结算可以在交易各方的协议中自由选择三种工具:美元,区域货币,或者本币互换。各国之间,由于所处的区域不同,本国外汇管理的体制不同,自愿选择的方式自然不同。这就从一元化思维走向了多元化思维,从美元本位?金本位?还是“XX”本位?走向了多元本位。存在即合理,共赢求和平,这就是“三足鼎立”国际货币体制的思想基础。
无可否认,欧元模式已经获得了全球的承认,欧洲人能做到的事情,亚洲人应该也能做到。政治经济的全球重心正在从北大西洋转移到亚太地区,类似于欧元的亚洲区域货币同盟势必应运而生。要在亚洲复制欧元模式,首先要构建亚洲经济同盟,这就涉及到两个方案:其一是已经存在多年的东盟,其二就是日本近日提出的东亚经济共同体。能否在这两个方案上升级为亚洲经济同盟,关键是中国的态度。日本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鸠山内阁甚至表态说,为此目标可以牺牲国家利益。日本和中国作为美国的两大债权国,都已深陷于“美元陷阱”,区域货币同盟是中日两国走出“美元陷阱”的一把钥匙。如果中日韩三国率先结盟,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或欧洲,人口总数则超过美国加欧洲,在此基础上逐步走向区域货币同盟,势必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中心。
如所周知,中日两国的历史情结似乎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但是欧盟的两大支柱是德法两国,当年不也是血海深仇的宿敌吗!法国和德国能够以经济的共同利益为重而捐弃前嫌,中国和日本是否也能做到呢?这个问题留给有识之士思考吧!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