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浦发银行 中移动谋手机金融突围(2)
中国移动“结亲”浦发银行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甚至可能怀揣一个“一箭双雕”的计划—既借道浦发获得金融业务的准入,又得以纳入上海金融体系。
资料显示,浦发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两者合计持有浦发银行27.8%的股份。如果上述的增发方案获得通过,两者合计持股比例将被稀释到23.3%,仍高于中移动的20%,因此增发并不会颠覆浦发的管理架构和属性。
对中国移动来说,若能与直接间接控股着16家核心金融企业的上海国际集团‘攀上亲戚’,就等于被纳入上海国资委旗下的庞大金融体系,这显然对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一直以来,基于国资委限制央企投资非主营业务的约束,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业务严格的准入机制,中移动在手机支付业务上的拓展可谓隔靴搔痒。中移动试图通过参股浦发来布局手机支付—曲线获取开展金融业务的相关许可,以便展开基于手机的相关金融业务。而若与大型银行合作阻力较大,参股中型银行则较易获得谈判主动权。
此外,中移动还希望搭上世博会快车。中移动将手机支付列为2010年重点推广的核心业务,并计划在今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提供手机门票业务,而浦发行总部位于上海,有望为其提供部分客户共享和协同推广作用。
目前从国外发达国家运营商经验看,移动支付是捆绑用户的有效手段。日本和菲律宾是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日本的NTTT docomo不断推出支持钱包功能(Osaifu-Keitai)的手机,使得用户能够一直留在DOCOMO的网内,从而保持了大量的话务量和业务收入。菲律宾Smart MONEY业务普及率超过15%,Smart认为其主要意义,首先是增加了用户粘性,其次是降低了充值卡发行成本。
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现阶段用户成为三大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能够很好的捆绑用户,减少用户流失,这也是中国移动在竞争激烈的通讯市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关键原因。
根据国外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经营和国内的政策环境,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必须获得相关的金融资质,才能顺利的开展相关业务。与浦发的合作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规避政策风险和业务风险。
中国移动要进行金融相关的业务,必须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许可,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还未正式出台前,大规模推广移动支付业务面临较高的政策风险。如果中国移动能够与银行合作,就能“借用”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所需要的资质,包括:支付清算、账号管理、发行多功能存储卡和银行卡等,进而规避开展移动支付业务面对的政策风险。
相关专题:
[2010-03-04]浦发银行:重大事项进展公告
[2010-02-26]浦发银行:重大事项暨停牌公告
[2010-03-04]董秘连线:浦发银行董秘称从两个角度选择中国移动
[2010-03-04]确认与中移动展开协商 浦发银行继续停牌
[2010-03-04]中移动将入股浦发银行
[2010-03-04]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
[2010-03-04]一箭三雕 中移动拟入股浦发银行
[2010-03-04]中移动参股浦发银行结果将很快公布
[2010-03-04]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 加强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代表委员“点对点”)
[2010-03-04]浦发银行证实本报报道中移动拟战略入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廖颖
编辑:
li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