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分类不是垃圾处理最后环节 建厂是必然
广州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做客报网直播室
番禺为何容不下垃圾焚烧发电厂?如何用透明机制去获取民意解决问题?今日,广州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做客报网直播室时强调,垃圾分类并非垃圾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选址建厂不可避免。同时他也指出,番禺人大代表在此争议中的缺位现象,暴露了我国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上的漏洞,缺乏公信力,而网络成为我国民众意愿的主要表达渠道,也证明我国欠缺合理的民意表达方式。
近日有公开报道称,华南板块居民并不反对垃圾焚烧,只是反对选址大石会江村。随即有文章反驳,这样的论调,是歪曲了“反对”的本意:居民反对的是垃圾焚烧发电这种垃圾处理方式。对此,彭彭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分类并非垃圾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再怎么分类都不能奢望垃圾完全消失。对于剩余的垃圾始终需要有处理的办法。采用焚烧、填埋或是其他更科学的方式,决定权在于专家。而此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争议乃至公投,最后始终不能避免回到选址的问题上来。而对番禺垃圾厂事件的未来,彭澎则表示,先分类再科学处理,政府透明机制采纳意见才是最适合的走向。
有大洋网友提出,全民公投是否意味着全民大决斗,最后终究要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彭澎认为,公投的选项不应是“建或不建”,而是“建在哪”。番禺生产的垃圾番禺处理不能避免,政府应提出多种方案备选,供大家讨论。同时,对最后选址附近的居民,则应采取搬迁等保护措施。同时他指出,目前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争议起因在于,政府未提前做出完善的规划。“如果要建垃圾厂,提早规划,政府有责任在多少平米之外才批居住用地,垃圾厂处理的场所,周边一定有环形的绿化,建立森林带等”,彭彭说。
番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之争已持续数月,在政府与民众的博弈间,有人提出疑问,番禺的人大代表哪去了?最近一次番禺居民集体上访事件中,市领导在接待室等了数小时却不见上访群众,原因为居民代表选不出来。此事激发了人们对番禺人大代表缺位现象的热议。就此,彭彭指出,这种现象暴露了目前人大代表选举过程的漏洞,作为具备选民资格的居民,许多人甚至不认识身边的人大代表。而人大代表多为单位推选,身兼数职必然缺乏与民众的沟通的时间。网络逐渐成为民众意愿表达的主要渠道,也暴露着我国正常的民意表达机制有所欠缺。
垃圾场争议虽然仍在继续,但彭澎则非常肯定这次争论双方——广州市政府开明的态度以及番禺居民的维权意识,包括媒体对此事的坚持报道。大洋网友dayoo827934也在回帖中说道:“无论结果怎样,政府在这次焚烧厂建设上的态度是很好的,真正让大众有很多发表意见的平台和渠道。垃圾数量不断增加,而增加的速度也在加快,环境容纳自净能力有限,简单的填埋已绝对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采取新的垃圾处理方法。垃圾焚烧,从技术上可行,只要从操作上加强培训以及从管理上加强监管,相信会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需要综合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垃圾处理数量和质量。”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daiy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