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夏季达沃斯平行全会:重新调整全球需求全文实录(2)
而我自己也受益于中国的经济改革,我创建我的公司UT斯达康的时候,实际上只花了7年的时候就在中国达到了10亿营收。第二个10亿营收是过了一年就完成了的。不管大家做什么业务,我们应该受益于中国的增长,要加强投资。而且现在的中国政策也应该是要鼓励大家去加强消费的。
Goldin:美国现在正在努力地使它的储蓄率能达到5%,或者是接近5%。Mihov你是在亚太地区的教授,你觉得结构上的不平衡对我们的中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尽可能地克服这种不平衡,如果说这真是一个问题的话?
Mihov:理解这些平衡的问题有几点。我们讲到全球稳定的时候是一定有担忧的,第一我们怎么会有这样的不平衡?美国的家庭消费太多了。接下去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的消费那么高呢?当我们看他们的消费和收入之比的话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消费占GDP比从2005年的63%增加到了2007年的70%。他们消费很多来自中国的玩具和汽车。另外,还有一大消费是在医疗方面,原先是占10%,现在是占到了消费当中的18%。所以美国的消费不断地上升,现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它的医疗费用的上升。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情况,为什么中国人他们消费这么少而储蓄那么多呢?答案是基本一致的。因为中国是有独生子女的政策,因为它的这种社会保险的制度。所以人们必须要储蓄来为他们退休后做好打算。我觉得在中国医疗的改变可能也是要进行。
另外我要说的第二点是进行平衡的方法。中国在增长、印度也在增长,它们很快会成为全球需求中很大的国家,而且现在已经有大量的需求了。我可以给大家一些数据其实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可能到某一个时间点,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会达到像发达国家那样子的人均收入的水平。这时候的全球经济就是另外一种图景了。那时候美国的经济占到全球5%,欧盟可能是占的比例不到5%,而中国跟印度可能是在全球经济中各占20%。这时候会发现经济力量的极大的转变,而全球的需求那时候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了。
Goldin:刚才你们已经讲到了进行结构改变和医疗改革等等。我们的Koch-Weser先生做过德国央行的副行长,并来自于德意志银行,你对全球需求有什么样的见解?
Koch-Weser:首先,我想我之前参与到七国首脑会议的文件中。我曾经也提到过关于全球不平衡的问题,意义包括要让美国必须有一些做法,要提升储蓄率。然后欧洲也需要有一些结构性的改革而中国和其他的新兴国家需要靠国内的经济转型发展。包括让货币升值。现在在危机之后情况大家都很清楚,问题是我们到底怎么来做这样的事情,包括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和国际上的协调,这似乎比危机之前更加地模糊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会遇到这么大麻烦的原因之一。
第一,受到经济复苏的限制。德意志银行觉得这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波动。最后可能会带来的是OECT国家的增长率,而且恐怕是要比过去相对低1%。我们现在是位于全球的环境中,我觉得我们在未来可能还需要有更多的刺激的计划。但是要确保的是不要带来通胀的危险,所以我觉得未来复苏的过程会是漫长的。但是还是会有很多的波动。当然,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失业的问题,会减少消费会进一步加剧波动。
第二,对美国来讲可能在短期、中期不太会像以前一样。刚才也有人说到怎么样让美国的储蓄率进一步上升,怎么来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的信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看一下美国的GDP包括和财政赤字之间的关系,未来美国要走的路和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我们看到这个财政赤字要求我们可能会进一步提升贸易赤字。说到欧洲的话,很多结构的改革也是必需的。我们在里斯本的会议中也谈到了这个话题。
说到中国的情况更多的转向国内需求,我们昨天听温总理说了,但这是要花时间的,使得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包括内陆地区有更多的消费。从现在到最后我们有真正的国内需求,这当中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我觉得这是中国应该考虑的问题。
Koch-Weser:说到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毫无疑问我们肯定是要找到新的技术、新的领域,让我们进一步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至少是通过完全放开的自由化的政策,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了1%。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什么呢?有一种回答是,在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有更多的中产阶级的队伍进一步扩大。我觉得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奥巴马政府在想的,比如说气候变化和新能源、能效的问题的话,我觉得它应该不是我们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而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所以说我觉得我们有很多没有探索的领域。对中国来讲,同样气候变化也不是一个障碍,而是让我们在技术上、在未来的几年,在未来的新时期,不管是新城市、新的电动汽车等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很好的机会这样也使得中国的竞争力提升。
Goldin:非常感谢您全面的观点的阐述,我也希望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也来自于创新发展,而不是靠不断地增加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sun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