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理财大盘点:中小盘基金异军突起

2009年12月27日 14:22北京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小盘基金

中小盘基金灵活取胜 (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年近六旬的张阿姨有个炒股“必杀技”,年轻人送她个雅号:“人肉盯盘”。

和很多同龄“小散”一样,对那些稀奇古怪的炒股名词,张阿姨只不过是一知半解。什么“左侧交易”,什么“江恩理论”,大多和她没什么缘分;要想靠手里的七八只股票赚点儿“买菜钱”,唯一的手段就是每天老老实实地在电脑前坐满至少6个小时,心惊肉跳地盯着大盘上下翻飞。

眼看年关将至,张阿姨掏出自己的小账本一盘算,结果让她有些哭笑不得:辛辛苦苦折腾一年,赚到手的那点儿钱,刚好把去年赔在股市里的窟窿给弥补了回来,炒股两年至今,顶多算是个不赔不赚;反而是前年随手买的两只基金,几乎从来就没管过,如今一查净值,居然给自己赚来了60%的收益。

“炒股票居然跑不赢基金,”张阿姨自嘲地说,“早知道何必还费那劲儿呢!”

两成基金跑赢大盘

对于基民们来说,今年多少找到了些扬眉吐气的感觉。尽管受到近期大盘下跌的拖累,但眼瞅着全年的交易日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天,不少基金早已是胜券在握。根据数字统计,358只开放式基金中,超过10只已经实现或接近达到翻番的水平,目前已有71只基金跑赢大盘,占比约为20%。

比起在股市中赚钱的水平,像张阿姨这样的半吊子股民肯定拼不过基金。权威机构WIND的统计数字显示,仅今年前三季度,股票型基金累计创造利润达到近6000亿元的水平,截至上月,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高达62.65%。如此丰厚的回报,单靠“人肉盯盘”恐怕难以实现。

指数型基金同样是托了股市的福。大盘指数约为七成的涨幅,将指数型基金托成抢手货,足以让经常“赚了指数不赚钱”的股民们艳羡不已。全年共有28只指数型基金发行,是过去4年发行品种的两倍多;华夏沪深300易方达沪深300、建信沪深300等新品种,无一不是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中小盘基金灵活取胜

张阿姨平时炒股有个禁忌,就是从来不碰中小盘股。不知是受了哪位“高人”指点,口中整日念念有词的都是“大蓝筹”、“大盘股”,今年新冒出来的创业板,她更是从来都不碰。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今年在各家基金公司手中,中小盘股反而被把玩得颇有些风生水起的意味。

从9月份到现在,共有6只中小盘基金发行,追平了过去5年的总发行量。基金公司对待中小盘股的态度也更加大胆激进。往年,中小盘基金的股票最低仓位通常被控制在45%至60%左右;今年有基金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85%至95%,即使是一些风格稳健的中小盘基金品种,股票最低仓位也被拉高到60%以上。

今年大盘上下震荡,灵活机动的中小盘股却能够如鱼得水。以10月份的数据来看,当时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增长率为7.35%,而中小盘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却达到8.29%。除中小盘基金外,不少明星基金经理也对中小盘股青睐有加。即使是第一“牛基”经理王亚伟手中,现在都还拿着不少中小盘股。

QDII终于搏成“黑马”

从万众瞩目到无人问津,因为在金融危机中出师不利,QDII基金忍辱负重已经有些时日,今年总算以“黑马”的姿态洗刷了“冤屈”。今年QDII基金已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净值增长率已超过59%,其中涨幅最大的已达到86%。从亏损额高达50%以上的阴影中一跃而出,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遥想2007年,全球经济尚是“牛”声一片,第一批出海的基金公司申请到的外汇额度,单家便达50亿美元之巨。无奈去年闹出金融危机,顿时哀鸿遍野,QDII出师不利,额度审批也一度暂停。待到今年10月审批重启,5家QDII基金获得的总额度也只有45亿美元,足见管理层已是审慎了许多。

眼瞅着第二波QDII基金准备再次集体“出海”,大概这次不必再混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壮烈结局。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一年,包括印度、韩国、泰国在内的亚太国家,其股市涨幅都超过或大体相当于国内A股的发展水平;而从10年的年化收益率来看,就连印尼、巴基斯坦等国的收益率都要超过A股。

从全球经济形势回暖的春风中分一杯羹,QDII这回总算不再打水漂了吧。

跟着王亚伟还是转私募?

王亚伟,那是多少基民和股民心目中的偶像啊!如无意外,由其操盘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将成功卫冕今年公募“牛基”宝座。不过和私募基金比较起来,纵使王亚伟也得甘拜下风:有数据显示,今年有12只私募基金跑赢华夏大盘精选,其中涨幅最大的收益率超过180%,把公募基金远远甩在了后面。

私募基金突然井喷,公募基金的经理们坐不住了。有媒体做了一番统计,截至上月,今年基金公司已经发生了约百起高管变动,260多只公募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一半以上的基金公司被波及,从公募基金转身跳入私募基金的怀抱,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还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

是继续跟着王亚伟们混公募,还是“转会”到私募基金名下?不少投资者也拿不定主意,基金专户“一对多”产品应运而生,并且成为第四季度基民们探讨最多的话题。“一对多”号称“公募中的私募”,各家基金公司争先恐后上马,截至上月,共有33家公司的106只“一对多”产品拿到了批文。

不过,“一对多”产品不比传统公募基金,净值不对外公开披露,难免令投资者心生疑窦;其门槛又非常之高,每个客户准入门槛不得低于100万元,普通投资者恐怕未必舍得重金投入。对于张阿姨这样的投资者来说,与其把钱扔进“一对多”,还不如继续做定投,毕竟养老的本钱还是放个妥善的地方才踏实。 本报记者 周健森X09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丁文亚   编辑: lilei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