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媒体提问文字实录

2010年06月02日 13:47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6月2日在北京发布,凤凰网财经对发布会进行全程图文直播。

以下为媒体提问部分文字实录:

Q:我是香港亚洲电视台的,请问你有没有统计过全国低收入就业的漂族,这个人口有多少人是这样的情况?比如说他们的收入比较低,他们的离职率比较高,是不是有一些社会的事情的原因,如果我们的社会和政府能够做一些事情,可以去处理这样的一个现象?

王伯庆:我可以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了全国漂族的比例在我们的样本中间,如果我们知道全国的数量的话,它容易产生一个数量,在这里面只有比例没有数量,这个数量可以通过比例样本和总体的关系进行推算。这个你可以下去在网上搜寻一下,2009届的大学生的数量有多少,我们的蓝皮书里面也有。

你提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个漂族的原因是怎样造成的,我们没有做太深的分析,我们分析了漂族来自什么样的弱势地区,什么样的弱势家庭,至于是不是因为本田事件啊,社会事件造成的这个看有没有专家可以来回答,这个我们没有研究。

根据我们对漂族,之所以产生漂族,就大学生这块,我们做过一些案例分析,发现不管大学生,比如他同样一个地方,他不愿意要他家乡一套房要到北京一张床,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我们曾经采访过电子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他同时在深圳拿到一个工作的工资是五千块钱,成都也给他五千块钱,深圳和成都的物价是没办法比的。他为什么还是要去深圳呢,他的理由是深圳这家公司对我的职业发展有好处,这家公司做的产品是一流的,就是他看到的是他的职业规划,他在这个城市看到的,远远比他在地级城他的家乡看到的景象要精彩,我们现在面对的是80后的毕业生的理解,可能不一定正确。

Q:我是《法治晚报》的记者,我想请教您一个高考生报考专业的问题,马上要高考了,高考生报考专业也非常重视,比如一些专业的冷热情况,就业前景,我看蓝皮书里,这些书就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都已经成为了红牌的专业。

在我了解看来,像这个专业在前几年是非常热的,相反的就是说,现在工科的专业很受宠,现在这种情况,势必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影响,假如现在就业非常好的专业,再过几年以后,又冷了,就像曾经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专业,这种情况下怎么办?考生报考的时候该怎么样把握?

王伯庆:我回答你这个问题,国际贸易这个专业之所以造成就业比较差是两个原因,第一个这个专业听起来,一讲国际两个字大家都愿意报考,家长而不了解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往往是文科专业,就是把文科老师弄过来,搞世界贸易,这个专业也许不是供大于求造成的,而是由于培训水平比较低,一方面社会上找不到国际贸易真正的人才,与需求透过一个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一个是它不大于的情况下,造成就业失败,是因为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

我们发现工科就业比较好,会不会大家追捧工科就业,导致以后几年他的就业困难,我不太担心这个问题,第一学工科要有一定的门槛。第二就是工科我们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工科在短暂时间不会造成就业问题。我们这种指标它不会只发一年,等待四年再发一次,你会发现到两三年以后工科就业率下降,薪资下降的时候你实际上就产生了预警信号了,也就是说你开始不是进入红牌,而是进入黄牌了。因为我们每年都会有一个连续跟踪的情况,所以这些家长根据这个情况来做一些微调。最主要的,我们看到高职高专有9%,本科只有6%的人,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专业,这是不合理的现象。

我们不应该单纯的根据就业现象,就业这个东西是暂时的,但是自己的职业规划是长期的,是一个科学的规划,应该从这个角度来选择这些专业,很可惜,我们的家长,或者我们的大学生中间,可能是70%,80%,或者90%是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其实家长并不了解大学,甚至不了解有职业规划这个事,所以我建议,我们国家的职业规划应该迅速的扩展到初中和高中去,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长不懂的情况下,初高中有一定的职业规划辅导,而不是盲目的填专业,或者是单纯的根据就业信息来填,这样也不对。

Q:我是《中国日报》社的记者,我们看到不管是从09届大学生的调查,和06届的大学生调查这个离职里都是非常高的,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近两三年的情况,是怎么样的趋势?对用人单位有什么样的启示?另外我没有找到06届的毕业三年内得离职率的数字,不知道可不可以介绍一下。

王伯庆:06届我们没有离职问题,07年开始研究的,这几年的离职率比较高,它有一个初步的磨合期,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大家在调整。从雇主的角度来说怎么看,根据我们的研究就是雇主不太喜欢忠诚度比较低的大学毕业生,这个对学校不是好事。一方面 我们的学校抱怨,雇主为什么不愿意招大学毕业生?是因为雇主招了这些大学生,而工作两三个月以后有了经验之后就跳槽了。这样的话,雇主就愿意招有半年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就是雇主认为你一旦有经验以后就会跳槽,与其这样还不去招有半年经验的毕业生,所以我们认为你不能急功近利,这是占第一位的。

第二就是薪资不够,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要调整自己的定位,在资本充分供应的情况下是不是要调整自己的期待,特别是薪资的期待,这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环节,就是不光是职业规划,还是要在求职过程当中,了解国家的国情,就是人口多,大学生也多。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2010年就业蓝皮书新闻发布会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北京车展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ixf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