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崮:大力建设与发展中国的草根金融体系
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原副行长刘克崮(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4月25日,第六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全球低碳经济革命与中国碳金融之路。凤凰网财经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直播。国家开发银行顾问、原副行长刘克崮在会上表示,要大力建设与发展中国的草根金融体系,为小企业、小人物创造小贷款,推动中国的大事业。以下为刘克崮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活动。各位专家讲了精彩的演讲,我讲一个题目,是为小企业、小人物创造小贷款,来推动中国的大事业。
发展低碳经济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低碳消耗、结构和质量、普遍就业的关系,其中既要发挥好大中企业的作用,也更要充分地发挥中国小微企业、个体户、农户等众多的草根经济一体的多用。我认为当前制约中国草根经济发展的主要的瓶颈是融资难问题,解决融资难,打通这一瓶颈的主要措施是建设发展中国的草根金融体系。
我讲三个问题,很简要的把我的一些想法和目前国内国外有关情况以及一些若干的建议做一个简单介绍。下午有专题讨论,非常愿意和各位专家讨论,特别是100位市长,我认为在国际上经验是成熟的,理念和原理是非常清晰的。中国也已经有相当成熟的众多的点的试验,可惜我们没有形成体系,没有形成众多的数量和长期持续的支持的制度。
第一,草根金融体系的构建、理念与框架。先说中国草根经济体融资难是什么原因?我认为是缺乏草根金融体系。首先要看中国经济体是什么?我这里有一个表,中国经济体概括按自然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来说,2.38万亿经济体在运行,我列了一个表三大类,第一类,数据是08年的实数,统计系统的数。第一类是企业,企业可以分四种,第一,企业的总数,08年末970万户,其中大企业没有精确度,省市的大企业,中央是数百户,是数千家,中企业有一个毛数大概是9万,大中企业加起来大约是10万,大约是960万的1%。我们99%的企业是什么?是第三位,小企业第四类,微企业,我们现在的统计只做到大企业,然后下面是中小企业,没有分类。我把它解剖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格局。企业之下是众多的个体工商户,法定注册约3千万户,实际我预计经验数大体有1:0.5的非注册登记的个体户,大约中国的个体户、工商户主体约在5千万户。第三类,中国生产主体最多的,最小的,那就是农民。农民承载着双重的功能,是消费生活体,同时是生产主体,我认为它的第一功能是生产体,否则他无法生存。我把中国的经济体做了介绍,分为三类,细分层次四类企业加农民,下面的四层就是草根经济体,我画的黄框,这就是2亿的农户、3000-5000万的个体户,还有大约1千万的小微型企业。
草根经济融资难的关键或者说主要的瓶颈是什么?我有一个结论,就是右边这段文字,现行不在于政府的政策不好,当然需要继续提高。也不在于这样企业自身毛病太多,银行看不上他们,当然他们也需要提高。但是更主要的是现行与大银行为主体,无服务大中型企业或者是若干政府机构为目标。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押物运作的金融体系,难以适应草根经济体的特点和融资需求,这就是我们小经济体融资难的根本毛病。
我们看草根经济体有什么特点?数量众多,2万多,十分的分散,十分的小。再一个它严重缺乏抵押物,我们的银行就善于按着房子看着地就贷了,没房的、没地的就很困难,顶多可以讨论的是设备。我们的小企业谁有地,很难。谁有房,也很难。我们的农民有房,但对不起,房子别动,因为地不是它的。所以,你想拿他的东西当抵押,没有。然后,我们的银行非常习惯于看一个人的信用,怎么样看呢?看它的财务报表,我们小企业大多有,但不可靠。不是说人不可靠,而是表不太可靠。农民没有,没房子、没地,对不起,你不符合条件,说没有信用。中国农民95%是讲信用的,我在好几个地方干过,县委书记、县长我问他,农民的信用如何?他说说真话吗?农民的信用比国有大企业好得多。小企业多,而且很快的生很快的死了。我们的工商注册经常是多了一堆,然后一些又死了,死了也不消耗,有一大堆的小企业,灵活多变。这样你在中央银监会看小银行都看不住,然后看微银行、看小企业看不住,这样就不允许干了,干三个可能看得住,干一堆可能火山爆发了,看不下来了。
对应这些特点,我们的金融体系是什么呢?数量众多,我就要求有众多的金融机构给它服务,它十分的小,就要小机构给它服务,我们的总机构很小,机构很大。他没有抵押物,我们又要求抵押物,他没有报表,或者不合格,我们就要求有报表和合格。他不断的炼,我们站得高,但他矮,看不远,你没有把握就别干,所以这是我概括中国融资难的症结。
如何解决问题呢?要建体系,体系的构思里面第一个就是理念,我概括了一下“三分两化”。监督要细,要及时,不及时是空的。建设中国草根体系的基本理念是五个:一是机构要分大小,不能要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大机构直接放农民贷款,不可以。二是金融产品。我的概念,大机构服务于大企业,中机构服务中企业,小机构服务小企业,微机构服务微企业,个体户、农户。还不够微,像美国有8000小金融机构,我给它补充,加上非正规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方太组织2万。金融产品要分类型,大企业按房子、地可以,小企业有点财务报表也可以,微企业、农民,报表就算了。有识别信用的方法。刘明康曾经宣传过小企业要三品三表,人品、产品,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广东、浙江、福建的小企业,银行看去看什么呢?看他有没有交水费,有没有交电费没有,这就是有信用,不用管财务报表了。欧洲和印尼很多方式就是现场调查,一看老王不错,五官端正,说起话来忠诚可靠,很厚道,周边邻居一调查,说隔壁老王怎么样呢?老太太说老王从小就厚道、正直、勤快、聪明,从不说假话,我这一辈子都不看他说假话,完了,还要报表干什么。你要适应产品和对象的需求、特点和能力然或来决定。第三监管要分层次,不同的监管要有不同的监管队伍和方法。比如中国至少要在中央和地方两个监管。
然后是“两化”,不要倡导一个大机构,又做大企业,比如你让它做大企业,又让它做中企业,又让他做县级和农村、半农村,又要给农民放贷款,要专业化。小金融机构要有配套服务,一个小金融机构很小,我看一些小额贷款公司,七个人,一个头,一个财务,一个搞监管行政,五个信贷员,各有制约,这就行了。这么小的机构你要给它提供,什么服务?批发工资,中国有的是资金,有的人是缺钱,中国的渠道不畅,不缺储蓄,缺算款的方式和渠道,所以小额贷款公司是主力。他没有储蓄怎么办?上网批发给他,资本金和批发资金。还有就是IT系统,一个小微机构软件怎么办?机器采购怎么办,别人也服务不过来,告诉他买什么机器,提供农民微小贷款等,然后培训他。理念叫“三分两化”,再出一个词金融体系的框架及时监管。
怎么实施?三大制度两大支持。第一,必须有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微机构、小机构;第二,一定要创新多样的草根金融产品。我们开行和包头、台州银行创造了抬高模式,包头董事长曾经有一句名言,班子讨论得出一个结论,说有能力改变世界就改变吧,就是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没有财务报表,很分散。你坐着等人来很难来,你要走街串巷,你让他有本事有抵押物和财务报表,很好,但多数人有不了。你没有能力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这是第二句话。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精辟。比如文学研究者,有很多大家有同类的名言,你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它,何必跟环境闹毛病,气得回家哭呢?我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如果没有能力改变2亿农民、5千万个体户、1千万的小微企业,你就改变中国的金融体系自身。
监管要调整,要有很强的队伍管,方法,配套服务,政策支持,我就不说了。
这三大支柱、两个支持,我简单点一下,一是要建立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大体为四个层次。国家和省的大企业,我们原来叫大企业、中小企业,其实中小企业的“中”就是省、市、县的“大”。所以,我主张把“大”、“中”归为一列,大中企业,然后是小微企业。可喜的是,中央文件重要的报告,王岐山前不久布置金融十五个改革题研究,曾经专门说还有一个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体系,要建设体系,他解释不用“中”,用“小”。所以大金融机构服务大企业,中,各城市的,数百个城市的中型金融机构服务中企业,我给它起一个名叫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就是数十家大机构,数百家中机构,数千家小机构,数万家微机构。中国13亿人,每个人贷2万,就数万。区县的是小的,邮储的、城商行等加上农信社、村镇行等,这是小的。微的也是这些基层金融机构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基层分支,加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我认为它是未来的主力,然后是其他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等,这并不严格,可以下延一层。大银行可以做中企业,中银行可以做小企业,小银行可以做微企业,可以下延一点。如果你想挑两梁,中企业做农民,我们靠农民养大的,我们要做,你和小金融机构联合,可以办一些村镇银行,投资一些村镇银行,或者给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批发注资,让他去对农民,你直接对农民没有必要。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x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