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
[通行证注册] [登录]

谢国忠评格林斯潘过失:次贷危机难辞其咎

2008年04月20日 15:17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次贷危机的战火让本已卸任的格林斯潘备受煎熬。

人们纷纷指责,格林斯潘在任时奉行的低利率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失职,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甚至用“斯人已去,遗害犹在”来形容格老的影响。

批评人士指出,2000年底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后,格林斯潘并没有让美国经济经过合理的调整过程,而是通过催热房地产市场疗伤,让利率从2000年底的6.5%降至2003年中旬的1%,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而之后又用了过长时间重回从紧政策。这催生了过多的抵押贷款,导致了房产泡沫,加之金融监管的失职,共同酿就了危害甚广的金融危机。

面对这些指责,格林斯潘认为有失公允。他在近日辩解道,当时联储降息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预防可能发生的通货紧缩。“我想不出美联储的决策过程有哪一次是不对的。”

无论如何,危机已然发生,难题留给了后任。

在国内最早反思格林斯潘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家谢国忠看来,格林斯潘的辩解苍白无力,作为格林斯潘后任的伯南克“没有出路”。而目前美联储和国会在该如何修正美国金融体制的问题上存在矛盾,保尔森提出的金融监管蓝图也只能是空饼一张,金融机构将要面临更严格的监管。

格林斯潘难辞其咎

《21世纪》: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渐深入,美国的媒体及经济学界掀起了批判格林斯潘的热潮。批评人士认为,在格林斯潘任职期间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这催生了过多的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成为这次信贷危机的根源。但是格林斯潘并不认可,他说,以前我无功受禄,现在又因为莫须有的原因受责。您作为国内最早反思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家之一,如何看待格老给自己的辩解?

谢国忠:他的说法是有问题的。以房地产泡沫来说,他认为不光美国有,其他国家也有,这就等于说,别人能得病,美国也能得;另外,他认为泡沫是挡不住的,一定是由特殊的原因导致的。这些说法是错误的。正因为美国的货币过于宽松,才逼得其他货币也放松,从而引起全世界的泡沫。美国的货币政策虽然是基于本地的,但是其他国家货币政策都受美国影响,这是全球化下资本流动的背景造成的。所以,实际上房地产泡沫与央行的政策有关,而央行政策最核心的是美国央行的政策。格林斯潘时期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给房地产泡沫提供了枪支弹药,美国是全球房地产泡沫的祸首。

第二个就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格林斯潘任内,对按揭贷款的标准大幅度下调,当时很多经济学家觉得这可能有问题,也发表了一些相关文章。但是格林斯潘认为,这些次贷产品虽然风险高了,但是他让更多人有了买房的机会,他觉得这个风险值得冒。事实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那些本来买不起房子而通过次贷买了房子的人,因为泡沫破裂导致了破产,情况更糟糕。当大家都说监管有问题的时候,格林斯潘并没有调整监管的标准。正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监管的失职,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发展。

《21世纪》:谈到宽松的货币政策,格林斯潘认为,2001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后,当时他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紧缩,刺激经济,才接连降息。这只能说是他判断的失误,似乎也很难过于苛责。

谢国忠:当时美国发生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美国有大量的外贸逆差,利率降下来货币就会下降,不会形成紧缩,这不像日本,日本当时有大量的贸易顺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其实格林斯潘自己知道,他降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刺激房地产,通过房地产来抵销科技泡沫崩溃所带来的一些痛苦。但实际上,一个泡沫破了之后,应该有自己的调整过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格林斯潘通过刺激房地产来抵消这个痛苦的调整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制造一个泡沫来替代另一个泡沫的破裂,只是把痛苦朝后推了,他并没有回答一个泡沫崩溃以后是该有痛苦的。而且这样造成的痛苦可能会更大。

《21世纪》:格林斯潘当时对房地产的泡沫也提出了一些警示,说明他对房地产泡沫还是存在警惕的。

谢国忠:格林斯潘当时说要刺激房地产,后来房地产价格上涨以后,他又认为房地产不可能形成全国性的泡沫,因为房地产是地方性的一个行业和市场。但是在金融创新的情况下,在货币宽松的大环境下,大家都把钱往房地产行业投的时候,这就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现象。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相关的文章这样分析。格林斯潘的核心问题是,他没有其他的办法把经济支撑住,所以他才搞了一个泡沫,把问题留给以后再解决,我觉得他当时是这样想的。

《21世纪》:现在把次贷危机的罪过都归咎于格林斯潘本人,您觉得是否合适?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究竟能有多大的影响?

谢国忠:华尔街很重要,格林斯潘原来就在华尔街供职。华尔街想做这笔生意想赚钱,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利益驱动。

《21世纪》:您曾经用“全球化的助产士”来形容格林斯潘这个人,我们看到,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一方面是刺激了美国消费,同时也让全球经济有了一个欣欣向荣的面貌。您怎么评价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谢国忠:当时给经济确实带来很大的好处,但对美国来说,最终是一个很大的伤害。现在次贷危机会波及到很多国家,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

最终等美国经济衰退到来的时候,真正的痛苦不是金融市场,而是劳动力市场。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老百姓都会具体地体会到痛苦的时候,大家才会对格林斯潘的政策有一个真正的反思。上次科技股泡沫崩溃以后,美联储没有让经济经过调整的过程,而是又制造了另一个新泡沫,所以,以后的调整会更痛苦,美国可能还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来调整。

《21世纪》:也就是格林斯潘忽视了一个正常的经济周期,在泡沫破裂之后,经济必须要有一定时间的恢复期。

谢国忠:以中国的理念来说,当各个国家都存在泡沫的时候,央行没法确定是不是泡沫,那就随它去,央行能做的是泡沫崩溃以后,通过减息来降低泡沫崩溃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第一,所谓减息降低损失,只不过是创造了一个新的泡沫。以后的损失会更大,泡沫崩溃以后是有痛苦,这个痛苦必须要接受。第二,认为央行不能通过判断是不是泡沫,去阻止泡沫变大,或者是预防泡沫出现。这也是非常错误的。

《21世纪》:现在美国的失业数据是否已经体现了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

谢国忠:目前失业率刚刚到了5.1%,以前最低的时候是4.4%,目前已经有所上升,但是离7%、8%还有距离呢,大概明年年底就会上升到7%。

《21世纪》: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18年,尽管他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美国经济一直保持大概3%的年增长率,并且没有很明显的通胀。您怎么解释这一现象?

谢国忠:因为国际化,全球化,科技化带来的通胀朝下走这样一个趋势,所以当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引起通胀快速上涨。会引起房价上升,显得很繁荣,但是这个政策的后果是形成大量的外贸逆差,因为他是过高刺激了国内消费需求。

《21世纪》:您认为以怎样一种心态来看待格林斯潘算是比较理性的?

谢国忠:他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皇帝,好时光都让他占去了,好运用完了,下一任碰到的就都是坏事情。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马娟   编辑: lq
更多新闻
凤凰网财经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