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节约食品应对粮价上涨的“馊”主意
前几天,汤敏和我谈起全球性的食品涨价可能引发严重问题。比如,最受伤害的是低收入群众,也可能造成社会危机,波及社会各阶层。他说哪怕节约1%,在中国就是500万吨。因为中国进口粮食,每年最高也没超过2500万吨。据说英国有调查,发现四分之一以上的食品是被扔掉的。去年有报道说,香港中秋节因为食品过期而扔掉的月饼,可以堆满一个篮球场。其实过期的食品只要没有坏,完全可以吃,所以节约食品的潜力是不小的。但问题在用什么方法能够实现粮食或食品的节约。
我设想一个建议,要求北京市所有的餐馆必须将顾客吃剩的食品打包,劝诫顾客带回家去加以利用。如果实在有困难的,可将打好包的食品放在餐馆的指定窗口,路过的行人可以任意取用。进一步来讲,这个方法还可以推广到每个家庭。各家有吃不完的食品,也可以打包送到餐厅的指定窗口,让需要食品的人自由取用。这个方法不但节约了食品而且帮助了肚子饿的人,能够免费得到食品,是一举两得。我希望这一措施不但在粮食紧张时可以实施,在平时也可以成为经常性的习惯,推行到全世界,成为非市场性的节约食品、帮助低收入者的措施,成为一种道德风范。
如果认为吃别人的剩饭、剩菜不卫生,因为里面有别人的唾液,那么,这个理由并不充分。因为正式就餐的那一桌人彼此交换唾液并不觉得不卫生,为什么最后加入的人就感觉不卫生呢?可能发生的一个问题是,万一吃出病来餐馆是否要负责任。为了鼓励餐馆的参与,事先就应该规定免责的条款,而且对餐馆的参与要加以鼓励。摘自《新京报》,标题为编者所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
茅于轼
编辑:
lz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