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等区区30人很难涵盖伟大的改革30年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论坛暨评选活动”近日公示了一份颇具“改革”特色的候选名单。吴敬琏、张瑞敏、钟南山、仇和、崔健、马云……等等悉数在场,据说,这个名单一共有360名候选人。最终将从中选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人物、经济人物和农村人物各30名。
从这份名单看,可以说网罗了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精英人物,即便有一些所谓的普通人,也是经过了精英视角“提纯”的准精英人物。通过这些人物,来表征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伟大时代,似乎贴切得很。而且,我们一向都喜欢推选出一些代表,来代表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存在、我们的伟大。
比如说,在社会风气日渐恶化、人群道德有些丧失的背景下,我们推出了楷模、标兵之类的评选,希望通过全国范围的泪水横飞,来缓解我们的道德紧张。评着评着,差不多就忽略了我们周边恶劣的道德环境,而沉湎于感动的悲情之中,产生了另外一种情致和美感。
如果有人问,十个道德标兵,能够代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图景吗?也能也不能。这里边,明显有着语意的含混和模糊。个体当然是无比真实的,可是仅仅依赖这个局部的真实,大体上是不能得出整体真实的结论的。可是,人们每每迷惑于那些细节的、个体的、局部的甚至是片面的美丽,而淡忘整体的真实。
回到30年人物评选,情况似乎与感动人物有些差异。但我还是认为,任何试图将一个伟大的时代框定在某一个具体的设定内的努力,注定都是一厢情愿的。那些规整的数字,那些耳熟能详的精英脸谱,那些孤立的个体,永远无法对应那个已经成为历史的毛毛糙糙、散发着质感光辉的时代。
不是说这些人的代表性不够,也不是说这些人身上不能体现出某一方面的时代特征,更不是说,这些人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恰恰相反,这些人身上承载的时代烙印或者聚合的时代风云,往往是同时代其他人很难企及的。
然而,也正因为这种引领,使得我们在回首过往苍茫时,可能容易产生某种幻觉,以为历史更多的是经由标志性的人物写就的,以为历史不过是书上的几个名字而已。至于苍茫大地上,那些为了寻求一丁点儿的转变而苦苦挣扎的草民,那些为了造就历史转捩点而奉献牺牲无声无息的分母,大体是不足道的。
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很多情况下都习焉不察,只是习惯性的沿用一些成型的、带有标签的说法罢了。在中国广大农村风起云涌的承包冲动,仅仅用小岗村农民几个字眼就打发了;而城市里的企业改革,也不过是挂上几个熟悉的名字似乎也就算交代了。完整真实的历史,往往沉入了时间的黑洞。
这种“英雄史观”反映到现实中,则是精英论、专家论的甚嚣尘上。至于一般的大众,大体上是没必要、不重要的。作用没必要提及,地位是不重要的。思想史家葛兆光潜心研究中国思想史,在其已经出版的两卷著作中,特意标明“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强调一般民众在思想史上的价值。然,努力有年,其言谆谆,听者藐藐。当代的一般读者,依然还是喜欢把玩着哲学教科书,孔、孟、老、庄的一路读下来……
历史的遮蔽,很多情况下,与历史的强调是对等的。或者说,强调有多少,遮蔽就有多少。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尽量在遮蔽的边边角角,打捞出一些闪亮的历史的真实信息而已。这些历史的碎屑,细小则细小矣,草根则草根矣,土老帽则土老帽矣,但其间可能蕴藏着这个伟大时代的绝大秘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
编辑:
hux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