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14] 王波明:下面这位是张懿宸先生,中信资本的CEO。很多的PE业务,然后张懿宸先生主要是90年代初期就回国,就参与到很多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他可以从他的角度谈谈创业板的情况。
[21:10:19] 张懿宸:谢谢波明,刚才波明讲到了纳斯达克是创业板最成功的。我今天是从创业板本身讲一讲我们PE和VC行业来看,和创业板发展之间的关系。美国之所以能把纳斯达克做成刚才说的创业板的金标准,这里面非常重要一点是他和美国的VC行业直接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这就是美国VC行业也是VC的金标准。这个作用是不需要解释,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创业板在一年半左右之前推出之后,对中国整体的VC和PE发展,我认为这个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爆炸性增长和对民间方方面面的影响,应该说肯定是远远超出纳斯达克刚开始推出对美国的经济和对美国的VC行业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的扩大是非常迅速。首先它很自然地就是给这个行业投资提供了一个退出渠道,刚才我们还在一起说,波明问朱从玖,像百度、新浪这样的公司将来是不是可以不到国外上市,直接在国内上市。首先创业板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一个平台。第二,因为有创业板的推出,VC行业尤其在国内的A股这样潜在的要上市的企业中间投资的比例不断升高,从第一批28家里面,我记得当时有将近70%是有这样的VC和PE的投资,这个比例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水准。这个是对VC、PE行业从正面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支持。
[21:13:01] 张懿宸:但是创业板本身的“三高”,高市盈率、高融资额、高估值,本身也是一个双刃剑,这个在历史上一样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纳斯达克,最高泡沫是2003年,5400点左右,到今天还是2600点左右的水平。无疑是是互联网泡沫当时带动了一大批基金的推出。而这样的高估值在当时看来是非常辉煌的,但是经过狂欢之后,事实上整个VC行业在十年中,作为一个行业从2000年到今天,在美国这十年下来是不赚钱的。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当然我认为这种担心可能是有一些多余的。在美国你可以说是VC行业迷失的十年,但是它也存在一种可能性,是不是美国VC行业可能因为资本市场打击而一蹶不振。当然我们认为美国市场本身尤其VC行业和硅谷自身的创新动力是非常强的,应该是不会因为这个而一蹶不振的。但是这个对我们中国,刚一推出创业板就产生了比较明显泡沫的倾向,这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种泡沫的出现,对我们行业的发展,事实上他起到的作用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我担心可能会远远超过2000年互联网的泡沫最终对美国VC行业的打击。这里随便举几个现象。
[21:18:11] 张懿宸:第一,创业板整体创富的神话事实上使全民PE,达到一个非常火爆甚至接近于疯狂的一个地步。这种倾向我认为从PE、VC角度来看的话,而不仅仅看纳斯达克的疯狂,作为PE、VC行业的疯狂,美国在2000年的时候远远比不上我们今天。这是从全民PE狂热程度,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这个事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但是对于行业比较好的是,我们从融资角度来讲,在5年前你可能要费非常多的口舌来解释VC、PE是什么,今天你跟街边老太太说,她都知道这个行业很赚钱,大家都会把钱给你。我觉得这个双刃剑一定要把握好。而且在中国整体社会环境,鱼龙混杂,法律框架不健全,大家借用VC、PE之名非法集资。前一天报道天津一个不认字的农村妇女集了15亿,后来作为一个大案立案了。围绕着创业板上产生的泡沫现象,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我认为不可低估,所以说在这一方面,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监管者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全社会要考虑的问题。朱从玖和我在两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闲聊的时候都说过这个问题,从整体我们国家刚才我讲的法律框架下和整个社会都存在各种各样不成熟的程度,那么你指望监管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很难做到的。当时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利用创业板推出中国的谷歌、微软这样的公司。我个人觉得在今天我们创业板的公司,可能不必过多追求他的盈利的记录,相反要更多重视它的商业模式的区别。我们国家作为整体经济来讲,整体创新不够。我们抄袭别人的商业模式,利用我们很多优势,无论成本优势还是其他优势,我们发展的是很快的。比如一个电影制作公司,创业板上可能大家知道是哪一家,但是我不是针对这一家,我就是说作为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我们要提倡。我觉得真正要建设一个创新型的经济,我认为创业板真的应该花相当大的精力集中推广真的、纯的技术型的公司,而且一定要要求自有的知识产权这样的东西。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三高”,那更好,可以让这种公司发展的更快,既使是泡沫,也会给我们国家经济留下相当多的技术上的沉淀。谢谢!
[21:19:12] 王波明:我们都听出来了,张懿宸同志还是很有社会良知,虽然也受益,但是还是提醒不要有太多的泡沫。我想问在座的李小加先生,中国的创业板是09年大概10月份创办,才一年多时间里,200家上市公司了,市值也接近万亿了。香港交易所前几年也推出一个创业板,好像最近都听不见香港创业板的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想问一下到底那边发生什么事情了?
[21:19:35] 李小加:创业板应该不是我们最骄傲的创新,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今天来听的原因。谢谢!
[21:20:09] 王波明:下面是朱从玖,我觉得你应该从监管角度,同时也作为一个曾经在上海担任总经理角色评判一下。
[21:20:50] 朱从玖:在中国作为监管者受到瞩目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国际同行,这一点也是我们市场很重要的特点。看一下国际市场,很多国家的人民并不知道国家的监管者是谁,在这个市场上活跃的都是我们的投资家。可见我们比较重要。
[21:23:08] 朱从玖:创业板市场像我们国家很多金融事情一样,备受老百姓关注。说明我们国家金融发展,它的深化过程中,它的作用比较大。王波明刚才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在上海交易所做总经理的时候,确实有一个感觉,资本市场从90年开始经历了若干年的探索之后,应该给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提供一个市场机制,这确实是我们经济迫切需要的。为什么从上海交易所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因为我们上海都是大型国企。2007年的时候我们看到大的银行、大的企业都成为上市公司了,所以上海市场市值上升非常快,那一年6100多点,上海交易所一度突破30万亿。我记不记得好像是超过了东京。现在沪深交易所加起来也就26万亿左右。这个大的市值主要贡献来自国企。显然看到我们经济结构当中,其实我们大量GDP、大量就业以及相当多的税收来自我们中小企业。所以作为资本市场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融资集资,对我们资本市场益处非常大。所以创业板这个题目,从酝酿到2009年推出,达到十年之久,也确实觉得我们经济体需要这样一个东西。
[21:24:22] 朱从玖:2009年推出创业板本身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事情。重要在哪?我觉得有三个方面,09年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很关键的时期。平时我们对创业板的需求,对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的需求,是感觉得到的。但是危机催化了这个事情。就使得中小企业感到非常困难。08、09年国家领导人经常去视察中小企业,当时所有企业都困难,中小企业尤为困难。特别是刚刚出现的萌芽型科技企业,非常困难。所以2009年创业板出来有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催生,把我们以往思考实现了,同时也是国家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