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率先出猛招抑房价
□本报记者 赵晓路
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的前20天,中央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令箭密集发出,各地政府也纷纷做出反应。而近日来,北京市政府及建委的相关负责人对房价连续表态,力度前所未有,种种迹象显示,北京市在执行中央调控政策以及整治房价的问题上,或许已经率先抛出“猛招”。
北京市力度前所未见
刘淇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服务在京金融机构座谈会”上说:“(北京市)政府将把一级土地出让收入的50%以上,约300亿返还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当中”。
王成国则在1月21日举行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发布会”上透露:2010年,北京市保障住房的建设规模将大幅提高,今年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的2500公顷中50%以上,即1250公顷将用于保障住房的建设。同时,初步拟定的2010年住房公积金贷款建设保障房授信额度约为210亿元,用来建设、收购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房。他表示,随着发展,还有望从公积金的收益当中拿出一部分支持保障房建设。“最后的数要看具体情况来定,但就目前这个额度完全够公租房、经适房的分配。”他说,“还会有新的更多的措施来维持市场秩序,把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遏制住。”
王成国还表示,要加强房屋价格的分类统计,改变把房屋价格无论是保障性住房还是高档的商住都在一起统计公布,给市民造成了一种心理负担的做法,今后要根据不同类型房屋分别统计价格对社会公布,稳定市民对市场的预期心理。
专家认可“双轨制” 但应量力而行
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看来,如果有条件的城市都出台类似北京市的政策,可以摊平总的均价,但对抑制高房价作用不大。所以,北京市的政策对保障中低收入人群“住有所居”和稳定房价意义更大。“住房保障和纯商品住宅是两条线的事,以后将会是双轨制。”他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楼市已经在国家调控下全面紧缩。本次北京市大举兴建保障房,并提出把土地出让金的一半投向保障房,在国内树立了一个榜样。未来各地可能会效仿北京的做法,削弱地方政府土地买卖的利益,提高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硬指标,将土地出让金的较大份额,投入到保障房的建设中。该人士认为,对新加坡等地的由政府提供50%以上城市住房的政策,可采取“拿来主义”。
但杨红旭提醒说,全国如果都一味效仿北京的做法,是“有点冒进”的。他指出,很多城市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出让金,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尤其是中西部城市,尤其是在廉租房建设方面,由于主要靠地方财政投资,去年的数据已表明很多城市没能完成国家分配的指标。”杨红旭说,“东部大城市有一定的可能性的,但各地情况不同,比如上海当前经济适用房规模很大,但一直没有限价房。”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