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硝烟
《环球》杂志记者/刘洪
临近2010年年底,一年前还在金融危机面前“风雨同舟”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却在或快或缓的复苏中闻到了明显的硝烟味儿。
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在外汇市场打响,而这场攻防战最为激烈的时候,可能尚未到来。
在不久前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夺得众议院掌控权。反对派实力的扩张,更对奥巴马政府决策构成了掣肘。分析人士称,白宫和国会山竞争的结果,往往是美方会继续展现强硬,打“中国牌”、拿人民币汇率说事。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正以所谓人民币低估损害他们利益为由,加紧组织一个“联盟”,一齐对中国施压,而G20、IMF以及WTO,正成为各国合纵连横的重要平台。
实际上,汇率战的硝烟早在2010年年初就已经隐隐可见。
年初,一场百年未遇的暴雪席卷整个美国东北部。美国政治中心华盛顿和金融中心纽约,雪深及膝,许多中小学紧急停课,商店关门歇业,整个城市陷入瘫痪——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就在这凛冽寒意中,一场由美国发端的汇率之争正在浮出水面,并在随后的日子里迅速蔓延并席卷整个世界。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主轴的争端,事关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必将影响到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的经济金融格局。
奥巴马“找茬”突围
1月19日,美国东北部的马萨诸塞州(即麻省),共和党人斯科特·布朗出人意料当选该州参议员,接替辞世的肯尼迪家族最后一位政坛风云人物——爱德华·肯尼迪。
麻省一直是民主党的堡垒,在过去二十年,这里还从未有过保守派参议员。小帅哥布朗的“中举”,随即也成为美国政坛格局变化的先奏——民主党在美国参议院的强势不再。在参议院,议案通过必须有60票支持,而布朗的关键性胜选,使得民主党的席位降到了59席。
麻省的变动让白宫震惊!一天后,疲倦的奥巴马出现在了美国广播公司画面上,他承认自己对麻省败选负有责任,布朗的胜选“反映出民众感到愤怒和沮丧”。
奥巴马对时局的走向清醒和无奈。一年前,极高的支持率将他送进白宫;但一年后,高企的失业率,攀升的财政赤字,备受争议的医改法案,几乎耗尽了他的政治资源。美国人嘲讽他当初的竞选口号“是的,我们能”不妨改成“是的,我们有时能”。
更糟糕的是,2010是美国中期选举年,失掉中期选举,按照美国的政治术语,奥巴马将可能成为“跛脚鸭”。
时间紧迫,政争激烈,奥巴马迫切需要突围。对政治家来说,最好的危机公关,就是转移焦点。
于是,按照《华尔街日报》的说法,人民币成了最终的替罪羊。
新的一轮对人民币的攻势由此展开。从过去数年的中美博弈中,我们其实也可看出这样一个规律,每逢重大选举,中国议题必定会发酵,美对华逆差则是重点,人民币汇率则是焦点。
但与往常由地级别官员打前阵不同,这次是奥巴马亲自出马。3月11日,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时,奥巴马突然提高声调称,中国应转向“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从而避免美国出口商处于不利环境。
一般情况下,总统不直接谈论股市、汇率等敏感话题。但奥巴马明显越界了,法新社当时的一篇报道就解读说,“在中美政府关系微妙的动荡时期,美国加大了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施加的压力”。在这之前,中美已因西藏等问题龃龉频生。
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如此表现,足见内心的急迫。
总统发起了总攻动员令,政客们则一哄而上。在国会山,以纽约州参议员查尔斯·舒默为首的15位参议员联名致信商务部长骆家辉,指责中国的“重商主义”正在损害美国产业的发展。
他们开出的“药方”,就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7.5%的关税。以“重税”抵消所谓币值“低估”,看谁比谁更狠。
其后,130名美国国会议员在联名信上签名,表达对美国软弱的忧心忡忡,呼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在美国财政部,学过中文的财长盖特纳也放话说,人民币应该升值,议员们的主张“表明了人们对这一点的感觉多么强烈”,“这对中国及其所有贸易伙伴来说是一个重要问题,我想重申,我认为,中国最终会意识到,这是符合其利益的。”
请注意美国朝野的微妙分歧,议员是大棒挥舞,声称人民币不升值,美国就制裁;奥巴马政府则“因势利导”,强调升值符合中国利益,中国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刘洪
编辑:
heq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