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期"问局十二五",三十个经济关键词,每一期围绕一个关键词,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微、紧扣民生的问与答,勾勒出中国经济下一个五年的主体框架;借助部委的权 威释疑,学者的诚恳解惑,把握住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脉搏。与此同时,我们会完全根据网友的投票从这些紧扣民生的关键词当中评选出"十二五最受关注话题",让网络再次 成为智者的舞台,民生的狂欢地。

不得不说的集体涨价

“涨”字在近日再次成为老百姓街头巷尾议论的关键词。此轮集体涨价主要集中在必需品领域,而且步调非常一致。其真实原因是什么?是串通涨价还是无奈之举?涨价是否合理、合法又该如何判断…[详细][评论]

- 票
1.近期日化方便面企业集体涨价是:
市场行为,成本攀升后的无奈之举
串通涨价,违反价格法
不好说,的确涉嫌串通涨价
其他
2.发改委调查集体涨价的行为是:
合理的,价格监管必不可少
不合理,过多干预市场行为
其他
 
  • 1涨价是否合理、合法该怎么判断?

    媒体评论:评判企业涨价 慎贴道德标签

    民众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上有《价格法》明镜高悬,下有集体涨价动机隐现,这样的因果对接,自然使得“涨价密谋”成为众矢之的。企业涨价的冲动来自两个层面: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从产品价格决定因素看,源头上的涨价必然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这是基本事实。企业涨价是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这毫无疑问,但若动不动就对企业涨价说不,也缺乏科学依据,市场决定价格,要比过多的行政限价好得多。况且,制造业中的这些产品涨价,无论怎么涨,都没有房价高吧?凭什么房子价格飙升,地方政府连个房价控制目标都千呼万唤出不来,怎就不见用调查面酒食品等涨价冲动的那股子狠劲呢?评判企业该不该涨价,我认为应该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谈。 [详细]

    ————生活新报网

    部委答疑:要改进价格监测预警制度

    要加强和改进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建立更加灵敏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覆盖的广度,拓展监测数据的深度,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要大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价格监管快速反应能力。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据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详细]

    ————国家发改委通知

    学者提醒: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本身可淘汰不合理涨价

    除非康师傅涉及到串通市场共涨等违法行为,不然国家发改委也不适宜去调查。目前方便面市场还是存在着激烈竞争,国家应放任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如果康师傅方便面真有其优势,价格上涨自然也能被消费者认可。[详细]

    ————宋颂兴,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2近期企业集体涨价频繁出现,真实原因是什么?

    名家评论:不要指责日化巨头涨价 应该指责央行

    市场传闻,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下月将集体涨价,掀起轩然大波。从法律到消费者权益维护方面,都有人提出质疑,新华社更是连发五篇文章,指责大型企业窜通涨价——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企业的道德谴责无法代替理性的分析,责怪企业涨价不如责怪全球央行的负利率政策,宽松的流动性是石油等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罪魁祸首。 [详细]

    ————叶檀,知名媒体评论员

    业界:原材料成本和营销费用攀升是两大主因

    原材料成本和营销成本攀升是业界给出的两大主因。联合利华大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谈到日化用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时表示,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每桶50美元上涨到每桶100多美元,石化类产品价格上涨了60%,植物油价格上涨了50%~60%,无机盐价格上涨了40%~50%,而运输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上涨了不少。[详细]

    ————中国新闻网

    部委答疑:日化方便面涨价 暂无证据可证明存在串通

    针对日化用品企业可能涉嫌串通涨价的传言,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昨日对记者证实,发改委价检部门已派出调查组赴全国各地,调查日化用品以及方便面等企业涨价情况,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一些企业存在串通涨价行为。若查属实,发改委一定会严肃处理。按照去年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若企业串通涨价将最高罚款500万元。[详细]

    ————国家发改委

  • 3政府该不该插手集体涨价,为什么?

    媒体评论:面对涨价政府监管不可或缺

    不可否认,由于国际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影响,原料价格处于上涨态势,劳动力成本也在增加,不少企业面临涨价压力。但每一种涨价行为是否都是因为成本上涨?成本推动的价格涨幅是否合理?却令人质疑。[详细]

    ————法制日报

    法律规定:企业串通涨价 政府有权干预

    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前款规定的干预措施,应当报国务院备案。[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30条

    专家解惑:日化涨价为何涉嫌垄断

    尽管在商家看来,此次涨价是由原材料成本和运输物流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但我们不难看出,随着这些外资品牌涨价,国内厂商随后也将跟风,其他行业与商家看在眼里,难免蠢蠢欲动。虽然相关企业否认'联合涨价',但无疑他们将会从此获利,导致国家调控和民众利益受损。因此,从国内法律角度来看,此次涨价事件已经涉嫌违反我国《价格法》和《反垄断法》。[详细]

    ————吴英杰,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 4面对企业集体涨价,该怎么做?

    媒体评论:应尽快摸清成本信息并向社会公开 监管须给力

    成本增加这事儿有时说得清楚,但很多时候说不清楚。因为国际与国内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产品成本,真正熟悉产品成本的只有相关企业,而相关企业又不可能把这些秘密完全披露。不可否认,由于国际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影响,原料价格处于上涨态势,劳动力成本也在增加,不少企业面临涨价压力。但每一种涨价行为是否都是因为成本上涨?成本推动的价格涨幅是否合理?却令人质疑。这是因为,不排除有的产品成本仅增加5%,而企业夸大为10%,进而涨价10%;或者有的产品成本根本没有增加,而企业却以成本增加为借口来获利。 因而,要想应对企业涨价,不让通胀雪上加霜,不能只盯着企业是否串通涨价,也不能只调查企业是否试探市场,我以为,还应该以成本调查和信息披露来回应企业涨价理由。 应尽快摸清成本信息并向社会公开,一方面便于消费者准确了解真实的涨价背景,另一方面,可以保护企业合理的涨价行为,同时,对不合理的涨价行为也是警示和惩罚。更为重要的是,调查涨价产品成本并公开成本信息,还能为缓解通胀压力找到药方。[详细]

    ———法制日报

    消费者:面对企业集体涨价别忘记我们的诉讼权

    尼尔森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广告投放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宝洁、欧莱雅和联合利华,全是日化品牌,在春节期间省级卫视上也是化妆品和食品饮料共唱主角。同时还有数据显示,对广告行业的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化妆品/浴室用品。日化专家冯建军表示,很显然原料成本所占比例只在一两成,主要的成本集中在营销渠道推广、人工等方面,这部分的整体上扬才是更加直接的涨价原因。去年以来由于各地工资普遍提高,广告和促销员等营销费用占据成本的50%~60%。齐晓斋说,企业可以通过更合理地调配广告投入和管理商场促销人员等方法来节流。除了传统的大卖场等渠道,企业也可以尝试网络营销等无店铺销售方式。此外,大卖场等零售终端收取的进场费、上架费、促销费等既多且杂,相关部门应予以规范。[详细]

    ——国际商报

  • 5涨价作为一种手段对企业而言存在哪些风险?

    专家解惑:涨价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须慎用

    首要的问题是一刀切的分配方式,容易造成分配不公,挤压落后地区的发展空间。比如上海和贵州相比人均GDP相差近10倍,但其节能指标都是20%。这就很不科学,大大挤压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其次,目前节能减排主要采用行政包干制的行政节能手段。从中央到地方,一级压一级,这种方法比较有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出现企业限电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不叫节能减排了,而是叫无能了。[详细]

    ————赵凤琦,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蓝色经典党委书记

    专家解惑:串通涨价对企业而言成本极高

    没有不怕发改委的商家人,除非是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处于产业链后端的企业不掌握营销渠道,窜通涨价成本极高,并且,产品替代效应强,即使大品牌窜通涨价,质量好的民族品牌就可以逢低扩大市场,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竞争性强的下游企业不会使出涨价的招术。斥责企业必须分清原委,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罚市场本身,而放过了制造通胀的部门与企业。我们指责市场行为,很有可能是在为损害市场的货币与垄断行为脱罪。不排除有些巨型企业在价格方面可能会互相通气,但在这方面法律有严格的约束,照章办事即可。《反垄断法》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垄断协议,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如果有确凿的证据,严厉处罚就是。斥责企业必须分清原委,否则,我们就是在处罚市场本身,而放过了制造通胀的部门与企业。我们指责市场行为,很有可能是在为损害市场的货币与垄断行为脱罪。[详细]

    ————叶檀

  • 6该如何正确理解价格管理?

    媒体评论:价格管理也是社会管理

    最近,人们在热议价格,商店里有人议价格,菜场里有人议价格,地铁里也有人议价格。价格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价格按商品形态分,有物品价格、服务价格、要素价格、精神产品价格、有形产品价格、无形产品价格。在物品价格中,有卖者与买者的关系;在服务价格中,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要素价格中,有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在这众多的要素中,有很多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按价格的差别分,有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品质差价、批零差价。在每一种差价的背后,都有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对社会矛盾。按价格形成的区域不同来分,有区域市场价格和统一市场价格,国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地区与地区之间有区域间的高低关系;在区域与“统一”之间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国与国之间,有政治关系在里面。当前的汇率之争就是国与国的政治之争。按价格形成的方式分,有计划价格、自由价格,这里又有一个集中和分散的矛盾。[详细]

    ————东方网

    两会谏言:建议尽快修订《价格法》 完善价格调控手段

    首先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价格管理的“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颁布距今已近13年了,这当中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看起来,这份13年前颁布的“价格法”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建议尽快修订《价格法》,完善价格调控手段。 重点包括:一要细化禁止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哄抬价格”行为表现形式;二要进一步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建立由社会组织遴选听证代表的机制,确保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专业性;三要进一步建立具体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规范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渠道、征收标准和使用方向。此外,要协调好《价格法》与《行政许可法》对收费执法主体资格的规定,增加有关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价格公共服务职责”的规定等。[详细]

    ————郑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移动总经理

  • 问题1

    涨价是否合理合法该怎么判断?

  • 问题2

    近期企业集体涨价频繁出现,真实原因是什么?

  • 问题3

    此轮集体涨价政府该不该插手,为什么?

  • 问题4

    面对企业集体涨价,该怎么做?

  • 问题5

    涨价作为一种手段对企业而言存在哪些风险?

  • 问题6

    该如何正确理解价格管理?

往期回顾

栏目策划、专题制作:王小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