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企业缺工无碍珠三角大局 揾工者找好岗位仍然不易

2010年02月23日 14:21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今天消息 羊城晚报记者马汉青、实习生崔艺文报道:广州缺工15万、深圳缺工80万、整个珠三角缺工超过100万、甚至有企业生产线告停……仅仅一年,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回暖的珠三角又迅速迎来了汹涌的缺工现象。今早,广东一些权威人力资源专家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需要冷静分析新一轮缺工现象,相信对珠三角不会产生大的冲击。

虽然“缺工”来势汹汹,但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博导谌新民认为,珠三角出现所谓的“民工荒”已不是第一次,地区、企业和员工都已有相当的承受能力。

谌新民分析,这次缺工短期看与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订单经济”直接有关。这类企业订单迅速回升,急需招工,但短时间又难以提高待遇,自然招人困难。但从珠三角整体来看,民工返岗率并无大的波动,数量并没有大幅减少,附加值较高、管理规范的企业也很少出现激烈的用工波动。前几年“民工荒”已经促使一批不适应的企业外迁或转型,这几年广东大力推进“双转移”,珠三角产业进一步调整升级,因此,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不会影响珠三角经济大局。

“广州预计节后缺工15万,是经济回暖明显信号,但总量仅占广州从业人员总量的2.3%左右。”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说,广州从业人员总量达660万,缺工15万,总量并不大。

张宝颖表示,除去年情况特殊,其实广州“缺工”已存在多年,但对整个经济并未见大的影响,备案登记的外来工反而连年增加,去年初是172万,今年初达到了225万,这起码说明民工并未大量流失。与2005年广州节后缺工超过20万相比,目前只能说接近正常水平。按照经验,劳动力市场上1名求职者对应1.3个岗位左右,才是供求平衡比较理想的状态。目前广州劳动力市场上大约1名求职者对应1.11个岗位,这些岗位不可能全适合求职者,求职者要找到理想岗位的压力仍然较大。

谌新民教授还指出,缺工背后很重要原因,是全国各地经济你追我赶,珠三角对劳动力吸引力不再一枝独秀。新一轮“缺工”实际上是市场再次发出的强烈信号:珠三角原来靠资源、环境大量投入和低劳动力成本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更应顺应这种市场“倒逼机制”,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开发本省劳动力资源。尤其不能因为当前全球经济回暖、订单增加而“好了伤疤忘了痛”,又走回原来模式的老路。

相关专题:

全国普现用工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马汉青   编辑: wangk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