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不道德” 政府如何作为
民政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65岁以上人口已近1.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按国际公认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即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老龄社会。
联合国相关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4年全面进入老龄社会,一个年轻的国家即将步入老年。据2005年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一份题为《银发中国》的研究报告,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两倍。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转型。到二十一世纪30年代,中国将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
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在老龄化之前都已成为富国,而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先于富裕的大国。中国仍然是一个低收入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均收入增加了6倍,即使考虑到购买力,仍然是韩国的五分之一,美国的九分之一。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到2000年,仍有2.04亿中国人生活在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绝对贫困中。2015年起,中国庞大的战后婴儿潮一代将开始他们的老年生活,如果中国届时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充分的老年保障制度,那么将可能引发经济困难。
仅六省达标,养老钱哪去了
近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民政部去年9月开始,根据宁夏经验面向全国推广针对80岁以上老人的高龄津贴制度。但迄今为止,仅有六省(区)市达标。为此,民政部将公布《关于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督促地方政府加大和加快推进高龄津贴制度的力度和速度。
在访谈中,王振耀批评了某些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这一问题上的消极和迟钝。他强调地方政府部门辩称“不知道这个标准”是荒唐的。他提醒“在谈经济成就的同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该不该给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津贴了?能不能加强一点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转头。”
王振耀还说:“说起我国在80岁这个年龄才建立高龄津贴,我们自己都觉得寒酸,全世界都没有这样搞的。”
王司长出语带有感情,但严酷的现实证明,除了“寒酸”之外,还有更多的是对老人凄凉晚景的麻木不仁,对民生的漠不关心,以及对因此造成的恶果的恬不知耻。
近来相继曝光两例80高龄老人的饿死惨剧,就与高龄津贴全国仅有6省(区)市达标这个荒凉的数据形成了互为印证的对应关系。
安徽太和县程寨村85岁的程保平,因60岁的儿子今年1月去世后无人照顾。4月1日,村民发现老人活活饿死在栖身的废墟里。程保平是五保户,政府救助对象,儿子死后一直靠讨饭保命,但一直未获政府救助。村干部面对不履行救助职责的指责,回应称“谁叫他没儿子”。
北京通州张辛庄年过80的柴老太太,有4个儿子轮流“赡养”,2009年4月9日,被前来探望的孙子发现活活饿死在老人独居的老宅里。今年4月27,法院以遗弃罪分别判处3个“不孝之子”2~3年有期徒刑,但3子拒不认罪。
惨剧发生了,并让公众目睹到,这实为民生时代耻辱,让和谐社会蒙羞,自上而下,从地方政府到基层干部,甚至作为社会最基本单元的家庭,都难辞其咎。
“谁叫他没儿子”逻辑背后
在两个老人惨遭饿死的案例中,无论是安徽村干部“谁叫他没有儿子”的言论,还是北京3个“不孝之子”以遗弃罪获刑,都基于陈旧的“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政府福利行政的缺位和失职,全社会共同犯下的“遗弃罪”则被有意无意地被回避或忽略了。
农耕时代经济落后,人不得不通过生育从家庭内部获取经济保障,以保证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至于冻死饿死,而劳力强壮儿子则是其中的优选,这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社会和时代基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低下和落后的标志。
调查显示,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仅有10%左右的人认同“养儿防老”,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比例高达70%。学者陈志武认为,养儿防老打着孝道的幌子,以功利为目的,实为隐性的利益交换和投资行为,这种行为异化和毒化了本该以情感交流为核心的家庭关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应该视其为不道德,应由市场的金融功能和社会福利制度予以取代。
显而易见,通过两位八旬老人饿死的案例,还可发现,“养儿防老”的不道德,还体现在掩盖社会功能的缺失和为政府的失职找借口上。
“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解读《民政部关于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时,社会学家如是说。在我们的文化中,“养儿防老”这样的落后观念之外,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样吻合现代民生的正确主张。但在现实中,我们对老人的态度,距离先进观念和现代文明还有很大的距离。经济的高速增长,GDP数据令人陶醉,民生观念和福利制度却并未同步改善和进步。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国力发展到今天,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之所以出台《通报》,就是要大家明白哪些省是关注民生的,哪些省的民生是唱高调、作秀的。”
《民政部关于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要求各省应以省为单位统一制定高龄津贴标准;纳入所有80岁以上高龄人口,以及按月按时发放。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健全全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一步。但同时必须清楚,在这些举措背后,有着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国家统计局2009年5月19日公布的《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8年末,辽宁、吉林等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仅有1100多亿元。
相对于专家估算的1.4万亿庞大的个人账户空账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全国空账做实迄今为止并无时间表,这些钱从哪里来,怎么使用,都是值得公众关注和监督的问题。而企业职工仅仅是全部人口的一部分,城市都是如此,又遑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
感同身受、推己及人,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格,从我们这个时代老人的遭遇,以及全社会对老人的态度上,每一尚未老去之人,都应该从中体察和猜想到自己老年的情景。清醒地意识到,老年人的福利问题,既关系民生,也关乎国运,更与每一位国民现在和未来生计和荣辱息息相关。只有直面现实,尽快建立和健全针对高龄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有机会化解这一困境,为每个人势必将至的晚年奠定老有尊严、老有所养的制度基础。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令狐补充
编辑:
wang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