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专家:中国社保不差钱 政府补空账是傻瓜做法

2010年07月22日 06:27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社科院专家:中国社保不差钱 政府补空账是傻瓜做法

郑州一养老院的老人们。1.3万亿养老金“空账”,让人担忧未来老年人能否颐养天年。

时代周报记者 王珏磊

“中国引入个人账户做法不成功,个人账户的功能失灵。”7月13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中国与拉美及加勒比社保体系国际研讨会”上坦言。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确立了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而那些在此制度确立前的职工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个人账户的资金用于支付养老金,形成规模庞大的“空账”—据郑秉文透露,大约1.3万亿元。

引进个人账户失败

此前,主管部门唯一一次公布养老保险“空账”,还是原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截至2004年的数字,为7400亿元。

“空账”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借鉴智利模式,引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由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组成。社会统筹由单位负担缴费,目前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账户则由职工个人缴费,为个人工资的8%。

此前中国采用的是现收现付模式。智利则以个人为养老保险缴费的直接责任主体,采用完全积累模式。我国则将这两种模式捏在一起,实行部分积累。

“采用统筹账户以后,增强了社保的互助共济功能。”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青年学者委员会副主任张录法告诉本报记者。

“当时的设想是让个人账户里有钱,做成实账。可是由于我们没有解决转型成本问题,账户一直是空的,账户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郑秉文说。

所谓转型成本,是指对改革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养老金历史欠账的补偿。对此,智利是通过发行政府认可债券来筹措补偿资金,由多届政府来逐步消化;而我国则由后来缴费者支付,由此个人账户形成规模庞大的“空账”。

郑秉文表示,引入个人账户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使个人缴费和未来的养老待遇紧密联系,二是个人账户的钱可通过金融市场投资,求得较高的收益。

“第一个功能可以说部分实现了,第二个功能由于账户内有将近1.3万亿的空账,未能有效投资,与将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私营化管理的智利相比,显然没达到目的。香港2000年也采用智利因素,建立基金,实现完全积累。账户内有钱,进行了市场化投资,吸引力很大,制度建立的第二年,覆盖率就达到了90%以上。而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十多年,覆盖率还不到40%。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引入个人账户是不成功的。”郑秉文说。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相关专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危与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珏磊   编辑: wangkt
更多新闻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