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对部分奶牛注射催奶激素成行业潜规则(3)
激素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由于国内乳业经历三聚氰胺和性早熟的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受到重创,不少人将目光投向进口奶粉,但蒋高明认为:如果不从源头上找原因,盲目崇拜国外产品,同样是不科学的态度。
此前,王丁棉也向媒体表示,即使是进口的乳品原料,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激素残留,“比如新西兰本身就有使用激素给奶牛统一发情”。国际上通行的奶牛养殖模式上,有放养和圈养模式,圈养往往会使用激素。
蒋高明说:“国外劳动力成本高,为了增加产量,一些人工激素是照样要添加的,很多变异都来自国外:瘦肉精、疯牛病、禽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等,都是西方发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造成的后果。”
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主席范敏坚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激素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
美国是最早使用牛奶激素的国家之一,并且美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
1993年,美国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专利rBGH(市场品牌为Posilac,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本身并不能让奶牛平白无故地产奶,而是在奶牛生小牛之后,可以通过rBGH控制奶牛产奶下降的速度。这项技术可以使牛奶产量提高到30%,被称为奶牛的“良药”。但是,rBGH在刺激奶牛的产奶时,也刺激另一种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产生,它能调节奶牛的新陈代谢,刺激奶牛的细胞分裂,抑制奶牛的细胞死亡。
不少独立科学家警告孟山都,rBGH激素增加了IGF-1因子的水平,有可能会导致人患上癌症。被公认为致癌物质研究权威的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萨缪尔·爱泼斯坦博士就曾警告说,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表明,IGF-1因子与人类癌症的产生有很大关联,而且这种癌细胞可以在体内潜伏多年。
果然,美国奶农们报告说他们的奶牛寿命平均缩短了,并且奶牛患上了严重的蹄和乳房传染病。但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利用孟山都提供的数据反驳了这些独立的批评声。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向墨西哥和加拿大施压,迫使他们认同rBGH,帮助孟山都打开国际市场,但遭到抵制,它们认为这将导致人类增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作者:
编辑:
heq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