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背景幻变 升值无助于发达国家对华贸易逆差
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发达国家对华的贸易逆差。短期来看,汇率应当有升有降,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灵活调整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黎敏奇 刘洪 陈文仙
人民币升值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2月3日,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并且要求中国开放市场为美国扩大出口。2月底,在韩国首尔召开的G20集团副部长级会议上,IMF发布了经济分析报告称,人民币被明显低估。于是,国际金融界关于人民币即将重新升值的猜测更是甚嚣尘上。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民币即将重返升值通道”的讨论,央行高管近日在各种场合纷纷明确表态,人民币的升值应当是长期、缓慢且逐步升值的过程,从短期来看,汇率则应当有升有降,根据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灵活调整。
国内经济学界一个基本形成的共识是,人民币汇率仅仅是导致贸易顺差的众多要素中的一环,简单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无法解释中国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源价格等要素对出口的贡献。
升值预期再起
3月6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对全球媒体表示:“尽管当前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危机的影响还是很深重的。如果从特殊政策中退出回归到常规型的经济政策,对于这个时机的选择需要非常慎重,也包括了人民币汇率政策。”
“慎重的时机选择”是周小川留给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一个谜题。周小川还表示,特殊的汇率政策是在特殊阶段,比如说金融危机的条件下采用的特殊的政策。
以上表述被一些市场人士解读为中国可能在近期调整人民币汇率的一个明确信号,澳新银行(ANZ)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就是其中一位。他表示:“我们非常关心他说的每一句话,他是在中央的所有官员中第一次提到可能退出特殊的政策,朝前看人民币升值的条件已经具备。”
刘利刚认为,中国1、2月双位数的出口增长,持续升温的贸易摩擦,高企的资源品价格都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依据。
但也有专家认为,对此不能作过度解读。中国始终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改革方向,在特殊阶段实行的特殊管理是由管理的浮动汇率的应有之义。而且,当前的汇率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而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会非常慎重的。
在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机选择上,专家们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伦敦蓝金对冲基金高级主管任永力在伦敦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称:“人民币还会在今年3、4月重新开始实行浮动政策。”
他认为原因有四:一是在2005年和2008年人民币汇率浮动政策实施期间,这一政策并没有对中国出口造成有害影响,中国出口仍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二是美国将于4月公布半年度的关于所谓“货币操纵”的报告,可能会对人民币带来风险;三是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将于6月召开,这可能会促使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的灵活性;四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口恢复良好。
汇丰银行全球研究部外汇战略分析师鲍尔•迈克尔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预计,2010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会缓慢升值。“现在市场存在很多投机行为,投机者打赌人民币会迅速升值,但是我们并不那么认为。无论如何,人民币的升值都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观点是,人民币不可能大幅升值。”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