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钢未定是否接收日钢劳务工 杜双华或投身下游领域

2009年09月16日 03:08每日经济新闻 】 【打印共有评论0

每经记者张超发自日照

杜双华身份从“业主”向“租赁者”发生转变的同时,他麾下的24000名日钢人也面临着重大转型。工人们憧憬着较完善的保障时,也疑虑工资可能会下降;而科研人员则更担心循规蹈矩的国企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或不及原“东家”。

9月13日,距离山钢、日钢正式签署重组协议刚好过去一周时间。

被重组的日钢并没有因此停下生产的脚步。虽然是周日,但运送铁矿石的大货车仍络绎不绝地往返于厂区,生产车间的工人也“四班三倒”加紧生产,刚刚上马的脱硫工程正加紧施工,这里的一切与重组前似乎并无变化。

而在距离日钢厂区40公里远的日照市区,山钢和日钢的谈判组正就资产评估、债权债务等30多项细节协议紧锣密鼓地进行谈判,其中就包括敏感的人员安置问题。

“通过我们与山钢协商约定,山钢承诺接受签约之日的全部在册员工。”在签约之后的厂部级部署会上,杜双华如此安抚职工。

从民企向国企转型,日钢面临着企业性质的重大转变,而包括杜双华在内的24000多名日钢员工也面临着身份乃至事业的重大转型。

【老板的转型】

“从业主转成租户”

日钢成立的第7年,创始人杜双华成了自己公司的租户。而在未来3、4年后,他或许只能算山钢的一个“打工仔”。

根据日钢与山钢达成的重组协议,在山钢日照精品钢基地一期投产前,日钢由原管理团队租赁经营。所以,从2009年9月6日开始,杜双华开始了从“日钢董事长”向“租赁者”的身份转变。

“2002年10月6号,我们第一次踏上日照运作筹建日钢,到下个月正好是7周年。”在一次内部管理层会议上,杜双华动情地表示,“大家干得不错,造就了日钢,也成就了我。”

实际上,在2002年至今的7个年头,杜双华在董事长的职位上确实兢兢业业,也着实干得出色。“他是一个事业狂人。”有当年跟随杜双华创业的日钢员工告诉记者,在建设初期,日钢曾连续遭遇雨雪和非典等阻力,当时的杜双华坚持与工人并肩作战,很多人直到出钢的庆典上才知道这个一口纯正京片子的“胖子”是公司的老板。

2003年9月28日,日钢产出第一炉钢,而这距公司奠基还不到半年。仅仅一年后,日钢年产量就超过百万吨,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随后,日钢进入扩张快车道,到2008年,日钢产钢747.21万吨,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1.87亿元,利润却高达60多亿元,其盈利能力是并购者山钢的7倍多。

爆炸式增长的日钢也让杜双华成为一个“有钱人”,2008年,杜双华本人位列中国富豪榜榜眼。

“以前的成绩都成为历史了。”在签订重组协议之后,杜双华对过去做了总结,同时也对自己的身份作了重新界定,“我们原管理团队将作为租赁方继续经营理日钢资产。”

“从业主转为租户。”有日钢员工如此形象地形容自己的老板,而这个租户的身份也不能长久维持,当日照精品钢基地一期投产时,杜双华的身份又将从租户转为打工仔。“这个过程短则3年,长则4年。”杜双华自己表示。

【事业的转型】

杜双华或投身钢铁下游领域

“还没打算。”签署重组协议后的杜双华已经很少出现在日钢厂区,9月10日,记者在日钢厂区与他进行了手机通话,杜的声音略显疲惫,对于未来的打算仅仅是一句“再说吧”。

关于杜双华的未来,此前媒体已经做出了很多预测,诸如转行从事投资领域和收购其他钢铁企业都被无数次提及,但杜双华对于日钢的感情却非常炙热。“单纯的重组我是不情愿的,谁也不愿意把基业让别人管理。”虽然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山东省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都提到了“日照钢铁基地”,但杜双华仍旧希望通过努力抵制并购。

但建厂时曾经获得政府大力扶持的日钢却发现当地政府已经明显“疏远”了自己,日钢在银行贷款、企业用地、环保审批、水电保障等原本比较容易的事情上开始遭遇重重阻力。2008年6月11日,国家环保部直接以“未经过环评”为由,叫停了日钢已经上马、总投资78亿元的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日钢不是日照的企业,它是河北人的企业。”在和记者聊天时,有日照当地的政府官员甚至如此对记者表示。

“日钢的发展比较激进。”有熟悉日钢的当地专家告诉记者,日钢在土地租赁、环保设施及高炉、转炉设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土地(租赁)手续不全,这几年与当地村民发生过纠纷;环保设施欠缺,省政府也多次指示日钢注意环保。”

多年的行业经验无疑也让杜双华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这也让他对钢铁行业萌生退意。“以杜总的性格,租赁期结束后离开日钢是必然的,但将来未必是继续从事钢铁行业。”有要求匿名的日钢管理层人士向记者透露,在山钢重组日钢难以逆转时,杜双华已经对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的钢铁行业失去信心。“再收购中小钢企,谁能担保能与政府规划完全不发生偏离呢?”

“杜总最近没来公司。”日钢接待处的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在9月7日传达完重组精神后,杜双华就没在日钢总部出现过。“我们在外地还有几家钢管厂,杜总现在的精力主要在那里。”

日钢秘书处主任赵永钦向记者证实,在外地的钢管厂一共有6家,总产量约为300万吨,这6个钢管厂是京华创新集团旗下的企业,不在此次日钢重组范畴之列。此外,未在重组之列的还有河北衡水房产置业公司和河北京华化工厂。

“我认为杜总会投身钢管等钢铁下游建材产品。”上述日钢管理人士表示,和房地产、化工等领域相比,杜双华更熟悉钢铁行业,他也最有可能在与钢铁相关的领域发力。

尽管杜双华对于未来似乎并没有明确的计划,但在重组后的厂部以上干部会上,他首次作出了“团队撤出日照”的假设。已过不惑之年的杜双华在日钢的影响力正逐渐淡弱,而在未来的3~5年,他甚至可能成为彻头彻尾的局外人。随着日钢被全面接收,一个作为钢铁制造商的杜双华可能将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但谁有能担保今后他不会以其他领域的巨头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山东钢铁重组民企日照钢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