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结合国家大战略

2009年09月25日 01:47每日经济新闻 】 【打印共有评论0

每经记者陈珂发自上海

“理解国家经济战略的新内涵,并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有效结合这种大战略,才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根本之道。”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没有人民币的国际化,上海将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到2020年之前,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很有可能成行,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应该在机构、市场方面做好充足准备,一旦条件具备即可充分发挥动员和配置资本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杨建文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绝非一个可以单独完成的任务,“必须与国家经济的大战略有效结合。”

NBD:国际金融中心在于能够调配全球的资本资源,要完成这样的目标,最根本的支撑因素是什么?

杨建文:如果本币不是国际货币,就不可能实现金融中心最核心的功能,更谈不上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因而国务院希望上海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承担重大责任,但人民币要发展成结算货币,进而成为投资货币,再成为储备货币,必然有一个艰难的渐进过程,所有已经存在的、即将出现的矛盾和难点都有可能在相当程度上集中在上海,因此,上海不可缺少知识、人才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准备。

2020年前,人民币实现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的机会很大。上海首先要从机制、机构和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做好准备,这样在先决条件实现后,上海即能充分发挥调配全球资本资源的能力。

NBD:目前上海各种金融生态已经比较完善,那么在准备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还缺少什么?

杨建文:现在,上海现有金融机构近900家,还集中了股票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等,成为目前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并非如同一般人所说的就是“市场+机构”,拥有市场条件和机构数量仅仅是前提条件,而并非充要条件。真正的充要条件是通过市场与机构的有效结合而产生的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而市场与机构能否有效结合,则取决于一系列制度条件、政策措施和工作方式。在这些方面,我们并非已经做好了各项充分准备,甚至还很难说已具备了清晰的思路准备。

NBD: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国家的大战略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结合关系?

杨建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是一个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这需要上海在城市功能上给予更高标准的自我定位,更需要与国家经济的大战略相结合。

“国家战略”的内涵和外延较20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解这点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上海接下来的路究竟应该如何走。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抓住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这一轮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大好战略机遇,成为经济大国。但在今天,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正在崛起,但还缺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支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对政府在最近几个月一再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大促进力度,有深刻的理解。

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形成一个既能满足创新需要、贴近市场,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监管制度,并形成一套中央与地方之间高效联动的机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只有上下联动才能为我国在国际金融格局变化中抢占有利的战略地位。这需要由国务院相关部委和上海市之间建立一个互动关系。

采访对象

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

相关专题:

上海建设金融航运两个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