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光绍: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不会取代香港地位
苏蔓薏 杨燕青
编者按:
跨入危机阴霾渐淡的2010年,之前全球“行动一致”的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效果显现,金融体系逐渐稳定,金融机构摆脱生存危机,全球经济也在走出衰退。
虽然复苏基调初步确定,但金融风险尚未出清,金融体系尚显脆弱,复苏之路还很艰难。
昨日,各路翘楚聚首香港“亚洲金融论坛”,共同探讨全球经济的新局面和新机遇。
上海市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订“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备忘录”墨迹未干,面对市场挥之不去的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问题,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的回答掷地有声:“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系,不是此消彼涨,也不是零和游戏。”
在他看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只有更加繁荣,才能更多发挥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引领作用。反过来,只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才能更好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互动和协调发展。昨日,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金融论坛上,屠光绍表示,沪港两个金融中心的合作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互动,通过深化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地互利共赢。
在会议间隙,屠光绍接受了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少数媒体采访。他表示,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合作都是两个金融中心关系的“主旋律和大方向”。
金融合作是个过程
第一财经日报:沪港刚刚签署《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备忘录》,在这个合作框架中,上海和香港的金融合作会有哪些具体工作得以先行推进?
屠光绍:金融合作是个大概念。其实合作不是现在才开始,往回看,金融合作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十几年来不断加强和深化。例如在监管层面,作为金融合作必要的制度框架和监管框架,沪港早就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市场的合作层面,A股+H股的方式目前已颇具规模。合作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扩大的过程,在国际贸易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也将遵循这样的规律。此外,两地在市场体系、机构、产品设计等领域的合作都在不断推进。
大家现在比较关心跨境ETF,据我所知,香港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和准备。我们很乐意看到跨境ETF能早日挂牌。
人民币跨境结算重在扩大试点
记者:在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中,所谓的“清算行模式”和“代理行模式”各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屠光绍:这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各有优势,最重要的是为不同的参与者提供更多选择。选择越多,越有利于不同的参与者利用好不同方式。人民币跨境结算刚开始,哪个模式更好?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截至目前,上海跨境结算的量大于其他地方。
记者:代理行模式在金融监管的安全考量方面是否具有什么优势?
屠光绍:两种模式各有特点。我们将在目前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摸索更好的监管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扩大范围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
记者: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试点启动后,海外人民币头寸的回流和投资就成为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海外投资者而言,将这些人民币投资在内地还是香港,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上海在加强人民币市场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
屠光绍:现在市场的一系列建设都是为了进一步迎接和配合将来人民币市场的对外开放,但开放不可能在一天和短期之内完成,而是个过程。
积极推进国际板
记者:国际板目前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屠光绍:国务院19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适时推出境外企业在上海金融市场发行人民币股票。按照这样的要求,据我们了解,监管部门正在起草有关方面的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具体的组织者,也在就国际板推出的必要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和推进。我觉得关键不是到底是什么时候(推出),而是积极准备。只要准备充分了,准备到位了,国际板的推出就具备了条件。
记者:刚签订的《关于加强沪港金融合作的备忘录》对上海国际板的推出是否有推进效用?
屠光绍:这个协议是对沪港金融合作的总体描述,并没有涉及具体内容。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还没有完成就难言进展,即使九十也只走了一半,因为还没有完成,所以一定要准备成熟、充分。
记者:境外企业在国际板发行股票是直接上市还是用CDR方式?
屠光绍:大家可能更多考虑直接上市的方式。
境内个人海外投资需循序渐进
记者:据悉,上海正在争取个人海外投资的试点,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屠光绍:境内个人到海外投资,这是大势所趋,因为这符合个人的理财需求,可以增加个人的投资渠道,也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服务。这是大方向。但个人对外投资还涉及到相关制度安排,包括外汇等等方面,因此还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liz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