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天然气荒真相调查:市场传石油巨头捂气惜售

2009年11月19日 01:10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詹铃 徐炜旋 文静

北京 深圳 重庆报道

11月18日,重庆。

曾经充斥着城区的出租车难觅踪迹——重庆的两万多辆出租车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在排队加气。即便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但也无法对车辆加气实行敞开供应。

而在武汉、杭州、合肥等多个南方城市,这一幕都在发生。这个冬天如此寒冷,人们正在尝试重新适应“排队等待”。

在过去很多年间,中国都没有出现过如此规模的天然气供应缺口。

中石油的官方解释说,今年中国北部地区遭遇了罕见的大雪和冰冻,由于北方天然气需求量急剧上升,不得不对长江以南部分城市进行减供。

但这似乎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事实上,“石油巨头觊觎市场供应紧张的有利时机获得更高的市场出清价格”的说法已经在市场中广为流传。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川气东送”项目出现停滞,一定程度加剧了此次“气荒”——而停滞的关键因素是因为与下游用户在购销协议上谈判进展缓慢。

值得庆幸的是,积极的一面也在出现。寻找替代气源的努力已经提上日程,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投资项目正致力于打破不确定性之幕,气源供应主体也在走向多元化。

博弈加剧“气荒”

11月18日下午,记者在渝中区储奇门加气站看到,在细雨中,加气车辆长队足有200米。

此外,重庆全市有7000辆公交车,其中天然气公交车(CNG客车)就有6200辆。平时半个小时可加好气,现在却要排队等候两小时左右,造成许多班次公交车每天往返次数减少,乘客只能在站台“望眼欲穿”。

这样的窘况不只发生在重庆。

日前,武汉市不得不临时宣布,对所有出租车停止供气,烧气出租车改烧油,每台车由政府每天补贴100元。而杭州则已经关闭了十几家用气企业,以保证居民用气。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看来,“缺气的根源在于目前天然气的价格管制。没有利益的驱动,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气田。而进口天然气也是因为价格的矛盾迟迟难以进到国内。”

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天然气巨头认为目前价格不合理,要求进行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对于中石化,中石油来说,目前在尽快扩大天然气供应上并不很积极,这实际上是在与市场博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敢于博弈是因为石油巨头在签订供应协议时有话语权。

根据中石化原计划,“川气东送”今年9月份就要实现局部通气,年底全线贯通。然而,到目前为止,中石化仍然未与下游燃气公司签订购销协议。

对此,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坦承,“购销协议的签订不是什么问题,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价格问题。如果价格不理顺,相关单位发展天然气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目前我国城市天然气价格由出厂价,管输费和城市管网费三部分组成。根据中石化在今年9月发出的文件,川气东送天然气出厂价将定在1.408元/立方米。加上管输费用,以上海为例,天然气送到门站的价格将达到2.248元/立方米,最终通过城市管网达到终端用户的价格将至少3元/立方米。而目前上海的民用天然气零售价仅为2.5元/立方米。

对于这一价格,考虑到居民的反应,江浙沪地区的燃气公司均表示难以接受。

在此情况下,价格谈判下一步如何进行,上述中石化人士则很有信心地对记者称,“估计国家很快就会调整天然气定价机制,在项目正式投产前,肯定会解决天然气价格和购销协议的问题。”

在能源专家韩晓平看来,天然气之所以出现供应短缺,并不仅仅是价格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勘探开发的主体太单一了,没有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供应渠道。有竞争企业才有降低成本的内在动力,只有一个企业来经营的话,永远会价格不够高。”

“事实上,在天然气使用更为广泛的美国,价格也并不高。”韩晓平说。

据了解,目前美国的天然气价格大概是每百万英热5美元左右,折算下来相当于每立方米0.2美元左右。而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方天然气早已经达到三块多人民币一个立方米。比如深圳的天然气价格就已达到3.5元/立方米。

“说到底,天然气并不缺,缺的是市场不够多元化。”韩晓平说,“与其花大价钱去国外买,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国内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呢?如果建立起竞争体系,买方市场多元化,价格就不会成为天然气供应短缺的原因。”

以美国为例,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下,过去4年间,美国天然气开采量飙升,增长了58%。特别是新钻井技术的应用更是使天然气公司可以从页岩中开采大量天然气,由此导致天然气资源激增,由于供应充足,今年冬天美国天然气价格处于8年来历史最低的价位。

此外,相对于欧美等国天然气生产商和管道公司分开经营的状况,中国的情况是,生产者往往与管道公司的身份重叠,真正的竞争很难引入。而管输价在最终的天然气价格中占到相当重要的比例。

“中国的天然气行业目前还只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建设大量的管道及相关基础设施,仅靠少数几家企业的资金和力量远不足够,我们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来从事管道和相关设施建设,从而引入竞争,降低管输价格。” 韩晓平说。

不过,韩晓平也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由于我国天然气开采不足和引入竞争等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从而不得不从海外高价买气,如果说国内天然气价格不适当上涨的话,供方和需方的矛盾将会加大。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暴雪造成南方遇天然气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