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不能用“土地换社保”来摒弃政府责任(2)

2011年02月26日 18:04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周虎城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警惕土地换社保的负面效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年来首次出现夏粮减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称,尽管国内不存在粮食短缺,但耕地在城镇化中被大量占用影响了粮食安全。此外,地方政府要求农民用土地来换取社保和公共服务但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就业,将制造新的不公平。

现在,住在城市郊区的农民中“土地换社保”现象颇为流行。所谓“土地换社保”,就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来置换社保,最早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就曾为失地农民购买保险,变一次性的土地补偿为终身保障。眼下,这一做法已经向全国各地辐射开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土地流转模式不仅能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效益,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通,也能为农村居民解除部分后顾之忧。

下一个热点板块已被曝光! 这些股很可能快速翻番! 本周可能是最后建仓良机? 千亿资金进场疯抢股名单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推出“土地换社保”这一公共政策,并渐呈星火燎原之势。但笔者认为,政府让农民用土地“购买”社会保障的做法,不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负面效应很大。

一方面,“土地换社保”并非能彻底解决农村的后顾之忧。就目前全国各地城市的试点来讲,所谓的“土地换社保”所换来的只是一部分保障或者浅层次低水平的保障,并非是完全保障。具体点讲,农民用土地“购买”到的社保,大多数是单一的养老保险,而且保障水平也不太高,相当于城市的低保水准。当然,有些地方为了农民进入城市后的生计也开展了一些生存技能培训,但从效果上来看并不理想。这意味着,“土地换社保”解决的仅是农民生存问题,而很难解决农村未来的发展问题。

与此同时,“土地换社保”既有悖民意,又有可能成为部分地方政府“圈地运动”的新推手。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出台,惟有符合民意才容易贯彻执行。而2008年8~9月,中改院组织农民土地使用权入户问卷调查,调查覆盖除北京、上海、西藏之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39村,共763个农户,结果显示,62.2%的农民不支持“土地换社保”这种办法。正如农村权威专家陈锡文所言,“为什么很多地方贴了告示让农民换社保,我给你城镇户口,但结果是没几个人去。”

更可怕的是,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假如不对稀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而让成千上万的良田眨眼间变成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那么18亿亩耕地红线恐怕很难守得住。

从宪政意义上讲,社会保障是政府应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应带上任何附加条件,更不能让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来有偿“购买”。正像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调查所显示,要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重要的是真正让农民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 “社会保障”,而不是以“失地”为代价换取保障,这才是治本之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xy] 标签:农民 二元制度 土地流转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