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改革陷入僵局 既得利益者上报中央欲全面推翻

2010年03月19日 07:48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周婷 王锦

2010年,历时近十年的盐业体制改革似乎到了收官阶段。但是知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盐业改革再次僵滞。由于改革将极大削弱既得利益者的利润空间,受到了多方阻挠。盐业体制改革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当前的改革僵局能否破解?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方调研,进行求解。

工业盐期盼全面“解禁”

如果说食盐专营还是出于全民补碘之考虑不可轻易废除,那么小工业盐仍然被盐业公司垄断、不能产销对接,就是行业内不能说的“潜规则”了。

两碱用盐自1995年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出台《关于改进工业盐供销和价格管理办法》后放开,实行“厂对厂”销售,价格完全市场化,由放开前的800元降到200-300元左右。

而小工业盐却没有放开,基本由各地盐业公司实施专营,数量、价格由盐业公司决定,下游用盐企业没有定价自主权。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到的肠衣行业人士说,盐场把盐运到盐业公司,盐业公司转手就以高出一倍的价钱卖给肠衣厂。可是如果发现质量问题的时候,盐业公司与企业互相推诿,互不认账,肠衣厂根本无法从原料源头掌控质量关,这实在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盐业协会对此解释称,这是为防止价格较低的小工业用盐冒充食盐流入市场造成中毒事件。但有业内人士则认为,盐业公司将经营权和监管权混为一谈。当1996年两碱用盐放开前,也曾有过这样的担心以及反对的声音,但最终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还使得两碱用盐的价钱大幅降低,节约了企业成本。

据介绍,2008年全国盐产品消费量5800万吨,其中食盐只有800万吨,“两碱”用盐4000万吨,“两碱”以外用工业盐1000万吨。由于垄断使“两碱”以外工业盐价格高于“两碱”用工业盐2-3倍,若彻底放开,可为工业盐下游产业降低近十亿元的成本。

盐业改革再次陷入僵局

盐业专营体制弊端丛生,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取消食盐专营体制,切断小工业盐专营残留的尾巴,使盐业彻底市场化,是改革的方向。

200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组建的盐业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在进行半年多的调研之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从2010开始,安排两年过渡期,在全国推行盐业体制改革。

中国证券报记者辗转多次获得了这份意见征求稿,其中明确了五项改革内容:第一,取消食盐专营管理体制,即取消食盐生产、运输和批发许可证制度,取消食盐生产和分配调拨指令性计划,取消调拨批发价和出厂价管理,取消非食用盐运销管制;第二,推进政企分开,理顺盐业管理体制;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以法治盐;第四,健全供应保障机制,保证食盐安全;第五,加快盐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意见征求稿提出,安排2010年-2011年作为新旧体制过渡期,分步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并要求各部门、各级政府积极配合。

但是,这份征求稿目前却陷入了僵局。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径源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个方案现在没有定论,还要“非常慎重”。

盐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并不是最终的内容,具体实施的方法以及时间,还要再协商、修改。

一位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改革方案陷入僵局,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修订个别条款,而是想全盘推翻,从根本上否定改革的方案。目前一些反对改革的意见,通过国资系统等多种途径反映给了中央。尽管国务院已经多次询问改革方案的制定情况,但是现在看,反对方活动能量很大,顺利推进改革的难度不小。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盐业改革全民大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周婷 王锦   编辑: heqy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