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萨缪尔森的门徒

2009年12月23日 05:15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萧琛

世上最难得的一位“经济学通才”,美国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享年94岁之后与世长辞了。同全国网络媒体一样,我院网站当天清晨便发出了这则举世哀悼的消息。下午,在北大电教104阶梯教室听我《教授讲座》的同学们,可谓体验了一次“什么叫作伟大的学者”的氛围: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全球每个角落都会同时因你而奔忙。作为宗师教科书的主译人之一,作为这位泰斗的最多受益者之一,我的手机十多小时内几乎被十多家报纸记者打爆(实不忍关机,特请了助手)。

萨缪尔森的中国读者年龄差距很大,年长的九十岁,年轻的只二十岁左右。尽管如此,我们都是跟随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的同一代人。在过去60多年中,都曾受到萨缪尔森的巨著的浓绿庇荫。像我本人,1978年考上北大经济系后,读的是高鸿业先生翻译的萨缪尔森教科书,听的是胡代光、范家骧和厉以宁等老师的课,当然也读他们的饱学之作。1982年考上研究生之后,对新古典综合派兴趣更浓。后来我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就是关于“停滞膨胀”问题,而这正是当年萨缪尔森向年轻学者“悬赏”(诺奖)的领域。

毕业后我到过许多地方,包括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也学过多门经济学课程,读过不少经济学名著。20年前回北大教书以来,可以说更是“教然后知困”,更是需要进一步地博采众长。现在回首往事,不得不叹服萨缪尔森,说得何等的中肯和高妙!他在16版序言“金色的诞辰”里曾有这样一段话:“你所修过的最好的经济学,往往还是那些导论性的东西。一旦进了这块新奇的思想园地,你就会发现世界同以往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从现在起,到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如果你蓦然回首,看看自己这一段的经历,那么你一定会感到,当初你的那些一知半解的东西,现在都已经豁然开朗。”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豁然开朗,尽管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我知道,应当衷心感谢萨缪尔森,是他将我领进了一个真正的新的广阔的天地。我想这决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心态。10年浩劫、30年改革开放,40年知青运动后的今天,那些曾经在“金色的黄昏”中追赶时间的人们,似有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而今,这些人都已走近了人生的辉煌!

半个月前北大国经系50周年系庆“恳谈会”上,应届学生们曾向那些“放下一千个不能前来的理由”的历届系友们播放了一部反映“系情”的小电影,当出现十多年来多届师生精诚同译第16、17、18版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的情景时,校友们的眼中,无一不漾动出内心的波澜 …… 感触、感动、感激,还是感恩?……

萨缪尔森留下的显然更多。他不仅让我们更深刻地去领悟“什么是学者”和“什么是教授”,不仅让我们更认真地思索“什么是大学”和“什么是大师”,而且让我们更热切地探讨“什么是科教兴国”和“什么是人才强国”!斯人健在时,“不用扬鞭自奋蹄”、“于细微处见精神”;斯人逝去后,“化作春泥更护花”,甚至,“于无声处听惊雷”!

书名 《经济学》

作者 萨缪尔森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相关专题:

美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去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