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空老大为何没落

2010年01月23日 01:55新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贺兰

1月19日日本航空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战后非金融的最大破产案”。日航总负债已达23220亿日元,约合1750亿人民币,亦创战后之最。2009上半年财报净亏1312亿日元。破产重组预计裁员15600人,清除440亿日元债务。东京证交所的日航股票随即暴跌,将于2月20日退市。

在战后高速增长期间,日本企业家搭乘日航班机飞往世界各地,推销优质的日本产品。日航亦成为品质的象征,兼具日本大企业的通病,特别是与政府关系过于密切。1987年日航从国有转为私营,但在日本的体制下,这不能带来质变。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也终结了日航的辉煌。此后历届政府三次注入巨资,仍不能避免今天的结局。

国内有评论称,中国旅客赴日多搭乘东航,可能受益于日航关停部分航线。这只是战术层面。在体制和战略上,国内航空公司应吸取前车之鉴。日航的内忧外患在中国航空业同样存在,只是被成长的市场掩盖,萝卜快了不洗泥。

中国各大航空企业仍然是国有,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可能转为私营。日本“建设中毒”,修建了过多的机场,日航受到政治压力开辟航线,利用这些机场,但只有稀少的客流。国内同样有基建热,东南一些地区机场也已经过剩。

日航代表了航空业过去的竞争模式:市场份额最大化。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市场存在空白。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已经转向运营成本最优:油价持续上涨,制造商推出更经济的新机型,租赁公司平缓了现金流,网上售票使价格透明,环保压力,最近欧盟将航空列入碳排放,等等。一批廉价航空企业应运而生。

日航拥有过多的大机型,是高成本的原因之一,也是日本航空业的特殊甚至“变态”之处。其中相当多是波音747,众所周知,是种洲际机型。日本的幅员中小,却用747运营国内航线。波音甚至专门为日本市场推出747-100SR型。这既是因为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也反映一种好大喜功的文化。

而随着日本高铁的发展,成本更低,速度不亚于,进站更便利,挤压了航空市场。中国近年也掀起高铁建设的热潮,已经有媒体拿两者对比。

目前国内航空业仍然是市场份额导向。当未雨绸缪。可能也是进场的机会。政策环境仍然对民营航空不利。某种程度我看好“国有民营”。那些有大量资金、航空关联行业,如运输、酒店资源的企业,可以考虑一下。开辟传统航空企业、高铁没有覆盖到的地区和客户群。

相关专题:

日本航空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贺兰   编辑: lizy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