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松林:推出国际板宜早不宜迟

2009年12月21日 05:15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本报记者 周松林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后,有关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办国际板的事情颇热闹了一阵。但近来这事似乎陷入沉寂状态,不过据说筹办工作并未停止,有关方面正在制定相关规则。

公开的信息不多,却不时有市场人士和接近市场的学者发出反对的声音,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担心外企会来国内市场圈钱,以及担心对A股股价形成压力。再进一步分析,反对者大都不是反对国际板本身,而是反对在近期推出。针对这种观点,笔者的看法是,国际板的推出不宜久拖不决。

第一,这是尽快实现红筹股回归的需要。红筹股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在内地,消费者、盈利来源在内地,但内地的投资者无缘分享其经营利润。特别是中移动这样的红筹股公司,凭借政策的倾斜和行政垄断的优势,从以亿为计量单位的内地消费者群体身上赚取了巨额利润,但每天都在为其利润作贡献的境内投资者,却始终没有权利参与投资、分享收益,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也早已为社会各界所诟病。其实,这可能也是中移动公司本身的一块“心病”,公司在好几年前就多次表示了回归A股市场、回馈境内投资者的心愿,却由于政策限制,回归不得。而时至今日,政策限制已经慢慢松动。再者,红筹股当初赴境外上市,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顾虑A股市场的容量和承受力。如今,A股市场从各个方面来讲都已今非昔比,有足够的容量接纳这些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回归,无疑将大大提升A股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投资回报率。

第二,这是为中国资金寻找更多投资渠道,实现保值增值的需要。中国资金的含义不仅包括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包括大量的民间资金。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积累,中国早已不再是资金短缺的国家,庞大的中国资本具有强烈的保值增值需求,局限于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也不能有效地平衡、对冲风险。

在此情况下,中国资本亟须在全球市场、多种品种上进行配置,包括对那些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才能比较平衡地满足保值增值和对冲风险的需要。也正因此,中投公司已经出海,QDII也已起航。这是必需的,却不是足够的。毕竟,在境外投资,面对境外的法律和监管环境,要完全适应也并非那么容易的事。而通过国际板,引入那些国际知名的大公司到家门口来,按照我们制定的监管要求、会计和信披准则来上市交易,对投资人来讲,风险无疑要小得多,至少是可控的。

QDII和国际板,走出去和引进来,两者不应偏废。当初部分市场人士反对QDII的理由和如今反对国际板的理由如出一辙,这是战术上过于拘泥而战略上缺乏远见的表现。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后,外国市场融资能力降低,处于收缩状态,这是中国市场培育和发挥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机会,机不可失。当然,那些常被议及的技术性难点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监管和审核部门在国际板的上市条件的设置、具体公司的选择上,应该审慎抉择,在具体工作中要全面兼顾,设置良好的投资者保护措施。但是战术性的难点不应阻碍战略性的考虑,有些问题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否则,没有起步也就永远没有解决问题的条件。

也有人以日本市场为例,担心国际板推出后备受冷落,成为B股市场第二。笔者认为,中国市场与日本市场所处环境和投资主体都有着显著区别,不具备可比性。日本本来就不具有投资世界市场的障碍,而中国却是急需要打通全球投资的渠道,不仅对机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甚至社保、养老基金这样的机构是如此,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是如此。同时,全世界也没有哪一个市场有着这么庞大且活跃、投资意愿强烈的个人投资者队伍。因此,担心国际板会受冷落,是毫无道理的。

相关专题:

上证所积极推进 国际板离A股多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